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理条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对茶叶的外形和品质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理条机在我国的茶叶加工中应用比较普遍,而且我国绿茶产量较大,特别是绿茶加工对理条机需求也较大。为此,介绍发展茶叶理条机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从理条机传动机构、温度调节与加热方式、茶叶理条运动、控制系统几个方面分析对理条的影响。总结现在茶叶理条机在标准化建设、产品质量、产品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茶叶理条机标准化、低噪音振动及高热效、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省时省工、节水节肥、增加产量、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四川省是蚕桑种养大省,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缓解桑园水资源地理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四川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情况梳理,得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果蔬类经济作物,在桑园应用较少的现状。指出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设备使用维护成本高、技术应用推广难以及缺乏配套智能装备等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出开展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桑园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研究、完善典型桑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模式、推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研发等措施,以期加快推进四川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3.
茶产业是四川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四川茶园机械化生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茶叶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为提高茶园采茶机的使用效益,加快茶园机械化生产步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燃油型和电动型采茶机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农作物秸秆在遮雨通风条件下的储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5种农作物收获后,在田间对稻秸和麦秸采用机械收集打捆,对玉米秸、油菜秸和棉花秸采用人工捡拾打捆,并将这5种秸秆捆储存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跟踪测试秸秆燃料性能基本参数——含水率、热值、温度和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四川省2009年至2011年的正常年份下,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这4种秸秆捆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均可安全储存并作燃料,唯有水稻秸秆捆储存期间发生霉变,不适合作燃料.  相似文献   
36.
秸秆燃气热水器是以秸秆燃气作热源的容积式常压烟道秸秆燃气热水器。这是一种生物质能源的新型容积式热水器。本文研制了秸秆燃气热水器的专用燃烧室和热交换器,并对秸秆燃气热水器进行了热工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秸秆燃气热水器完全达到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具有热效率高、安全、环保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桑树剪伐是桑树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桑树复壮、树形养成、抑制病虫害,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桑园管理作业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桑园修剪机械成为桑树剪伐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修枝剪的剪切刀片、动力源与传动方式、修剪范围、使用效果等方面介绍桑园轻简型修剪机械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分析桑园修剪机械主要借鉴林果业修剪机械,存在针对性不足、气动噪音、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桑园轻简型修剪机械对桑树特性的针对性、气动减噪、适应不同剪伐时期桑枝大小的智能化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丘陵山区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化水平低、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的问题,综合考虑丘陵山区果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设计了一种立式单轴果园开沟施肥机。该开沟施肥机以1WG6.3型微耕机作为动力机械,额定功率6.3k W,扶手能够进行360°旋转,便于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施肥两项工艺过程,所开沟深大于250mm,沟宽小于500mm,抛出土壤均匀落在沟的右侧,抛土距离小于700mm,排肥均匀性较好,无漏施现象,生产率800m/h以上,作业过程中可根据农艺要求调节沟深和排肥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39.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