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们参与调控植物的信号传导、逆境响应和种子生长等生物学过程。为了解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SnRK基因家族的性质及其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本研究对BnSnRK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蛋白质二级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单倍型分析和qRT-PCR筛选影响种子含油量的BnSnRK基因。结果显示,鉴定得到92个BnSnRK成员,分为3个亚族,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上,亚族之间蛋白质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多数基因拥有7~14个外显子;同一亚族的motif分布情况更相似。BnSnRK家族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关联分析筛选出与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的12个家族成员,基因BnaC02g10730D可能负向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基因BnaA07g12290D、BnaA10g22850D、BnaA08g18050D、BnaC04g44390D可能正向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不同环境之间种子含油量差异显著,且与含油量相关的12个成员均含有MYB、MYC和ABA响应元件,环境特异的含油量关联基因可能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本研究为BnSnRK基因功能验证及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7月下旬至8月初,耒阳市林业局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3.
根据杏鲍菇生理特性,将杏鲍菇98育菇过程分成恢复期、催蕾期、修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5个阶段,应用工厂化生产成控设备,对每阶段最适温度、湿度和通气度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了杏鲍菇98育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昆燕  易斌  傅廷栋  涂金星 《作物学报》2005,31(11):1495-1499
利用牙签接种和花瓣接种鉴定了甘蓝型油菜DH821(抗)×DHBao604(感)组合P1、P2、F1、BC1、BC2、F2 6个世代群体菌核病的抗性,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现,牙签接种3 d的抗性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12.49%~28.48%,多基因遗传率为21.08%~27.87%;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显性及显性互作效应明显,无多基因修饰,BC1、BC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25.19%~38.69%;3~5 d的菌丝扩展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明显,多基因效应不明显,BC1、BC2、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0.72%~54.06%,多基因遗传率为7.34%~46.79%。花瓣接种1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3.6051~ -3.5225,互作效应为3.5190~3.6089,主基因遗传率为0.91%~41.79%,多基因遗传率为19.32%~73.69%。  相似文献   
25.
基于分子标记的油菜隐性核不育7-7365AB遗传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自交试验初步探讨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7365AB(Bnms 3ms 3ms 4ms 4RfRf/BnMs 3ms 3ms 4ms 4RfRf)育性的遗传模式。【方法】以纯合两型系7-7365AB为基本材料,分别构建了BnMs4位点和BnRf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36512AB和7-7365AC,利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BnMs4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BnMs4的图谱定位;利用育性分离群体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验证两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2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了176份材料的基因型。【结果】获得13个与BnMs4连锁的AFLP标记和4个SCA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N7连锁群的上端,与BnRf为同一个区段,并从图谱上获得CNU063、ENA06和sR4047这3个SSR标记,鉴定出了CNU063、ENA06、sR4047、SC25、SC916和SSR1这6个与BnRf共同的分子标记,它们分布于这2个基因两侧,且包含BnMs4和BnRf最短遗传图距分别为1.0cM和2.4cM。回交和自交试验证实BnMs4与BnRf并不是自由组合的遗传模式,而且几种基因型在176份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也没有表现连锁不平衡现象。【结论】BnMs4和BnRf很可能属于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6.
采用溶液法原位制备了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紫外光度分析仪对复合球进行了形貌分析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嵌镶在Cu2O球内部; 比较了Cu2O和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效果, Cu2O复合球对对硝基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高出氧化亚铜10%左右.  相似文献   
27.
为改良油菜株型以提高产量和适应机械化,分析多主花序油菜的表型特点和遗传规律,利用1个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突变体和1个单主花序普通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材料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认为多主花序性状的形成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异常发育有关。对F1、RF1以及分离群体做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多主花序性状在两个供试亲本材料间存在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无细胞质效应。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构建多主花序基因MI 的遗传连锁图谱,两侧最近标记L04-2和L06-14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9.3 cM,物理距离为2.5 Mb。  相似文献   
28.
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 狮山菜薹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具有色泽浓绿、口感好、微甜清香等特点,但是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且集中在红菜薹和白菜薹的供应旺季。本课题组培育出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狮山菜薹,具有早熟、分枝性强和产量高等特性,其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70A、父本为自交系2503。  相似文献   
29.
菜用油菜新品种狮山20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故乡的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