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澳选3号是国际公认的优质高档啤酒大麦"Schooner"品种,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2006年3月28日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同行专家鉴定,即滇鉴200604号。2007~2009年在云南省累计示范推广3.7万公顷,一般每公顷5.25吨,比港啤一号增产27.5%,深受云南乃至中国啤酒麦芽厂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低磷胁迫下大麦不同基因型磷高效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对磷高效的差异,以及不同性状磷高效的差异,探讨棱型和农艺性状与磷高效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32和36.6 mg/kg的条件下,对172个大麦品种其中国外大麦二棱的有79个,多棱22个,国内二棱58个,多棱13个进行磷高效相关性状的差异比较研究,调查株高,穗长,实粒数,秕粒数,主穗重,总穗重,总杆重,地上重,抽穗期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发现,除秕粒数,抽穗期为施肥〉不施肥,其余性状都为施肥〉不施肥。不施肥情况下株高,穗长,地上重,抽穗期差异大,而在施肥情况下实粒数,秕粒数,总杆重等性状差异大。二棱大麦中,除株高、实粒数是国内〉国外,其余性状穗长,秕粒数,主穗重,总穗重,总杆重,地上重,抽穗期都是国外〉国内;穗长和地上重两个性状在多棱和二棱大麦中是国外〉国内;多棱大麦中,株高、秕粒数、总穗重、总杆重在不施肥情况下是国外〉国内,在施肥情况下是国内〉国外;多棱大麦中,实粒数、主穗重、抽穗期在不施肥情况下是国内〉国外,在施肥情况下是国外〉国内。[结论]抽穗期、实粒数、秕粒数、总杆重对磷高效更敏感,多棱大麦比二棱大麦对磷高效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啤酒大麦澳选1号、2号和3号为试验材料,对播种期和施肥量进行研究,各设四个处理,结果 表明:3个品种在滇中地区以10月29到11月8日播期较好,其中10月29习播种的澳选2号施150kg/hm2 纯N最好,澳选1号和3号施300kg/hm2纯N最好;11月8日播种,澳选1号和2号施75kg/hm2纯N最好, 澳选3号施225kg/hm2纯N最好。3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播种期、有效穗、无效分蘖、实粒数和空粒数有极显著 或显著的相关性,与施氮量和基本苗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啤酒大麦非平衡区域试验中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方法,对9个参试啤酒大麦品种的6个主要性状2年8个试点的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同.产量主要是试点效应为主,其次是品种×试点互作随机效应;②产量与全生育期,穗粒数之闻协方差分量估计值为正,环境对这些性状的作用一致;③各参试品种比对照(港啤1号)增产显著;④保大麦6号、澳选1号、澳选2号和澳选3号这4个品种各个性状穗定性最好,比较适于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苯丙基酸含量的QTL,以紫光芒裸二棱和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测定RIL群体及亲本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并结合SSR标记和完备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紫光芒裸二棱籽粒苯丙氨酸含量为1.23 mg·g-1,Schooner籽粒苯丙氨酸含量为0.60 mg·g-1,群体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在0.59~1.24 mg·g-1之间;所构建的大麦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0对SSR标记,总遗传距离为2 671.03 cM,平均标记间距为14.84 cM;共检测到4个控制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的QTL,均为新发现的QTL,除 qPHE-4H加性效应来自母本紫光芒裸二棱外,其他3个QTL加性效应均来自父本Schooner。 qPHE-2H qPHE-7H为主效QTL,分别位于2H和7H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32%和15.45%。该研究结果为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QTL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方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与地理生态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来自云南5个稻作区或16个地州的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583份糙米P, K, Ca, Mg, Fe, Zn, Cu和Mn含量,并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及其地理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83份糙米8种矿质元素含量为P>K>Mg >Ca>Fe>Zn>Cu>Mn, 多样性指数为P>Mn>Cu>K>Mg>Zn>Fe>Ca。滇中一季籼粳稻区是高Ca(164.86 μg/g), Fe(38.33 μg/g)和Zn(39.03 μg/g)糙米的分布中心, 尤其是大理和楚雄州糙米的Ca(205.88, 223.33 μg/g), Fe(87.89, 121.45 μg/g)和Zn (44.13, 39.33 μg/g)含量在云南16个地州中最高。思茅地区是云南低磷、低钾和低镁糙米含量的分布中心;红河和文山州是云南高钾和高铜糙米的分布中心。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和德宏州是云南地方稻糙米基于8种矿质元素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是糙米磷含量的遗传多样性中心,这与基于云南地方稻种形态、同工酶和SSR标记确定的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有一定的相似趋势;这是本文中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些结果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糙米矿质元素(特别是磷)含量的多样性与稻种的遗传和基因多样性可能有某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云南是世界稻种和人类的起源中心之一。[方法]复杂的而独特的云南生态环境造就了云南成为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及其人类童年的摇篮。[结果]云南稻种和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息息相关;云南稻作文化可划分为滇西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区、滇南哈尼壮族稻作文化扩散区、滇中水旱轮作稻作文化区和滇北稻作文化贫乏区四大类型。滇西南既是云南稻种的遗传生态多样中心和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又是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起源及其多样化中心;既是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中心,又是中原、印度和中南半岛三大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核心区。[结论]云南是人类的起源进化与稻种起源演化密切相关的共同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以在栽培和育种等方面提高大麦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方法]该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种植在昆明,曲靖,保山地区大麦籽粒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并对这几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四大大麦黄酮含量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儿茶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和G×E互作方差趋势相同,为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和G×E互作方差趋势相同,为基因型变异>G×E互作变异>环境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杨梅素含量的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G×E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杨梅素含量的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总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不同大麦品种,紫光芒大麦和宽颖大麦在曲靖,昆明,保山三个地区都具有较高的槲皮素含量,其他大麦几乎不含槲皮素,研究中发现,紫光芒大麦和宽颖大麦的籽粒颜色为紫色,而其他品种的大麦籽粒颜色均为黄色。[结论]该研究中的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及总黄酮都是主要受遗传控制及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紫色大麦籽粒中具有较高的槲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 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 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20.
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