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究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期对大麦苗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48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秋、冬、春、夏四季播种和不同时期割苗处理,对大麦苗粉4个营养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秋播大麦苗粉的总黄酮(156.21 mg·100 g-1)、生物碱(106.73 mg·100 g-1)、γ-氨基丁酸(186.40 mg·100 g-1)、蛋白质(30.79%)含量高于冬、春、夏播,且秋播与冬播、秋播与夏播间4个被测指标差异均显著。相同季节播种,分蘖前期割苗苗粉的总黄酮、生物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主茎抽穗期割苗,以秋播分蘖前期割苗苗粉的总黄酮(161.85 mg·100 g-1)、生物碱(106.80 mg·100 g-1)、γ-氨基丁酸(202.44 mg·100 g-1)、蛋白质(32.66%)含量最高。二棱大麦苗粉的γ-氨基丁酸、总黄酮、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棱大麦。综上所述,秋播最适于云南大麦生产苗粉;延迟割苗期会降低大麦苗粉营养功能成分含量;二棱大麦品种(系)苗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多棱大麦;本研究条件下,适于生产麦苗粉的品种有云啤5号、云啤9号、矮思4号。  相似文献   
62.
63.
 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极端冷害下23份NILs的结实率超过轮回亲本十和田(0.47%),超过十和田10%的NILs共有14份,如昆明小白谷与十和田配制的TKB6F6(44.2%),结实率不但高于十和田而且接近昆明小白谷; (2)昆明点结实率与穗颈长(0.878**)、实粒数(0.977**)、秕粒数(-0.879**)、花药体积(0.851**)呈极显著相关;(3)阿子营点结实率与株高(0.612**)、穗颈长(0.511**)、第一节长(0.544**)、实粒数(0.958**)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4.
粳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昆明小白谷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的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2个F2群体,2002年在海拔1 916 m的昆明(水温18~21℃)和2003年在海拔2 150 m的阿子营乡用冷泉水(19℃)灌溉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2种冷害条件下的F2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结果表明耐冷基因是受2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4%~85.55%,多基因遗传率为4.65%~7.17%,孕穗期耐冷性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2对主基因基因效应不等,以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在孕穗期耐冷性遗传中,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及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5.
高抗性淀粉稻米防治慢性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防治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着重强调了高抗性淀粉稻米新品种选育及其防治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作用,为高抗性淀粉稻米产业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以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6)配制的杂种BC5F4系统群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际效应主要影响有效穗、秕粒数,其边际效应指数值分别为1.6564和1.4034;而对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小,边际效应指数为0.9 708~1.2 371;(2)内部与边际群体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内部群体不论是耐冷性状株高、穗长,还是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间均达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于边际群体;(3)内部与边际群体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布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即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内部群体主峰值区间小于边际群体,尤其耐冷指标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7.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云南16个地州和5个稻作区为单位,对4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588[sup]**[/sup]),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0.080)。(2)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接近或超过70%。因此,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均大于65%。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可将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运用朱军统计软件 ,对 2 0 0 1和 2 0 0 2年云南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 10个供试品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浙田 7号和 95 194这两个品种各个性状稳定性最好 ,浙田 7号作为饲料大麦 ,95 194作为啤酒大麦 ,比较适于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推广。而如东 7号和 832 0 3可以在云南省部分地区作为啤酒大麦推广。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大麦籽粒及苗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242份大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麦籽粒及苗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有7份,含量低于10%的有7份,含量中等的有228份;大麦苗粉蛋白质含量高于33%的品种有8份,含量低于20%的有24份,含量中等的有210份。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蘖期大麦苗粉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大麦籽粒和苗粉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461,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0.
高密度高氮肥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大麦区试品系为材料,研究高密度、高氮肥水平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高氮肥使白粉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对总病叶率影响不大;千粒重、穗长、产量及株穗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株高极显著升高,而穗数、结实率不因密度、氮肥增加发生明显变化。在高密度、高氮肥条件下不同品系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分为两种反应:一种对白粉病抗性基本无影响,另一种对白粉病抗性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