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实验选择4株无花果活性内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3251、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 3252、Bacillus WHG5181、Bacillus WHG5182)为研究对象,以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模拟干旱胁迫(20% PEG6000)小麦,胁迫培养过程中分别接入4株无花果活性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小麦株高、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分析4株活性内生细菌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无花果活性内生细菌对缓解小麦幼苗干旱胁迫有一定作用,加入活性内生细菌培养后小麦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和干旱胁迫(20% PEG6000)实验组;在胁迫培养至14d时,加入活性内生细菌培养后小麦根系活力均高于干旱胁迫(20% PEG6000)实验组;其中,活性内生菌(Bacillus WHG5182)对小麦生长缓解作用达到91.96%,Bacillus WHG5182可以有效的缓解干旱胁迫(20% PEG6000)对小麦影响。  相似文献   
482.
在半干旱的山东莱州地区,利用小型蒸渗装置研究海水养殖废水灌溉下滨海盐土溶质迁移特征以及溶质平衡。结果表明:在耐盐作物-菊芋的水分临界期(6月初)和水分最大效率期(9月初)海水养殖废水灌溉两次,根区土壤中的盐分对于不同淋洗分数的处理分别增加了89 78,92 35,96 10和102 85g,部分盐分被淋出土体,淋洗效率分别达到17 3%,24 4%,31 1%和36 8%。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后,土壤中的养分如硝态氮、氨态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所增加,其迁移能力分别为硝态氮>活性磷酸盐>氨态氮,说明硝态氮极易淋失。在选择较小淋洗分数(0 1和0 2)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氨态氮和活性磷酸盐被保留在土壤中成为作物的有效养分。此外,大强度的降雨对盐分的淋洗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也会导致养分的淋失。因此,适时适宜矿化度的海水养殖废水结合适当的淋洗分数补充灌溉耐盐植物,有效地增加了土壤养分,而盐分不会过量累积。  相似文献   
483.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是严重威胁欧美杨人工林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双组分系统是细菌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菌的生长繁殖、环境适应、胁迫耐受性以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L. quercina 中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对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lqp0812lqp0813进行缺失突变,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表型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N-5-1相比,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在生长速率、金属离子胁迫、盐胁迫、渗透胁迫及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Δlqp0812突变体在游动性上与野生型N-5-1相比显著减弱;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对过氧化氢、抗生素的耐受性都显著增强。qRT-PCR结果显示,在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中,外排泵基因acrA、mdtB、aaeB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lqp0812参与病原菌的游动性,lqp0812lqp0813共同负调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和对氧化胁迫、抗生素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84.
为防止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在西藏进一步扩散,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直观、定量地模拟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潜在适生区约占西藏总面积的1/6,并主要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和中部,这一结论与其寄主植物在西藏的分布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精度高(AUC=0.97),结果可信。云杉大小蠹的适生区模拟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485.
为进一步促进青菜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在上海市的推广应用,从地块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育苗、移栽、生长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整理等环节,总结了上海市青菜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而为确保青菜绿色生产技术在上海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制定完善青菜绿色生产的规范标准,加大对青菜绿色生产的推广和宣传,以及因地制宜地应用青菜绿色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8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中,着重强调“发展设施农业”,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党中央对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提出的新要求,是将大食物观从发展思想、行动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强调大食物观,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初心,更体现了以食物保供打牢农业强国根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决心。  相似文献   
487.
<正>中国自古就有“食菊”的传统。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菊花的记载,屈原的《离骚》中有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近几年随着我国菊花产业的发展,菊花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明显提高。云南省蒙自市地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过桥米线”发源地。鲜食菊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腺嘌呤、多种维生素等),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抑菌消炎的功效,是传统过桥米线的重要食材。在传统过桥米线中加入鲜食菊花使其口感独特,深受市民青睐,故又有蒙自“菊花米线”之称。过桥米线食材用的鲜食菊花属于大花型,通过大棚栽培可以保证菊花的季节性均衡供应。2021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在蒙自市文澜镇开展了鲜食菊花棚内盆栽技术研究,从品种选择、扦插育苗、配制盆栽营养土、起苗出圃、移栽定植、定植后的管理及采收等各个阶段对鲜食菊花棚内盆栽技术进行全面试验,形成了鲜食菊花设施大棚绿色高产盆栽技术。应用该技术,可提升鲜食菊花的品质、提高精品菊花率,减少病虫害发生,节约人工成本,促进当地菊花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带动花农增产增收。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粮食安全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深,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自给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担忧。分析发现,中国粮食进口增长在不同阶段由不同因素主导:长期以来供需缺口始终是驱动中国进口的主导力量,2009年后国内外价差成为拉动进口的阶段性动力,饲料粮品种之间的替代性引起的结构性缺口是驱动进口的长期性因素。从进口区域流向看,受需求缺口、地理位置和加工产能影响,粮食进口区域格局差异明显。虽然中国粮食进口增加且短期内个别品种出现进口激增,但目前粮食进口符合缺口原则和价差原则,是国家政策调控下的有序进口,未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未来应推动从“主要控制进口”向“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转变,同时持续关注进口突增可能带来的“大国效应”,平衡并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489.
490.
低温是限制花生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低温冷害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37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暖区(武汉)和冷凉区(昆明)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耐冷资源,并分析冷凉气候对产量相关因子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关键耐冷性鉴定指标,对其耐冷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的植株、产量和品质主要受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温度、光照和积温等影响,温度和积温越高、光照时间越长,产量和含油量、蛋白质等含量越高,油酸、亚油酸和蔗糖含量越低,且不同材料对低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对综合耐冷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372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属于耐冷型共86份材料;第Ⅲ类属于不耐冷型共280份材料;第Ⅳ类属于敏感型共4份材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花生田间耐冷性评价模型Y=-0.002+0.003X1+0.008X2+0.002X3+0.001X4,并筛选出相对百仁重、相对单株果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