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抗逆应答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蛋白家族。为了挖掘金银花抗寒相关的WRKY基因,本研究基于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利用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和BioEdit对WRKY进行筛选及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筛选出的WRKY转录因子利用ExPASy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PSORT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NetPhos进行磷酸化位点分析并且利用MEME数据库对WRKY基因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运用MEGA软件对筛选的金银花WRKY转录因子基因和21个已知抗寒的WRKY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筛选的30个WRKY基因的蛋白为85~72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的范围为4.85到9.76。所有LjWRKY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只有LjWRKY6为稳定蛋白,其余均属于不稳定蛋白,所有蛋白均属于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LjWRKY所有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除LjWRKY23不具有Try磷酸化位点,其它所有氨基酸均具有Ser、Thr和Try磷酸化位点。LjWRKY蛋白比较保守,WRKYGQK没有发生任何变异,且包含三类WRKY转录因子。系统进化树发现,有12个WRKY基因与已知抗寒基因有同源性,推测其参与了金银花低温逆境下的反应。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筛选的WRKY基因,进行进一步的转基因验证,进而为植物抗寒分子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2.
晋麦88号(品系名临抗1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作选育而成的一个多抗优质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配制复交组合99R162/临抗5025//晋麦47,即以高抗黄矮病、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99R162为母本,自育品系临抗5025为父本杂交,其F1代再与旱地高产品种晋麦47号杂交.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进行抗病性鉴定,2005年出圃.2006-2007年参加旱地品比试验,2008、2009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06.  相似文献   
63.
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4.
冬小麦黄矮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抗黄矮病性母本和丰产性父本的组合效应进行了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 1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特殊配合力效应正向相关 ,而一般配合力效应更具重要性 ;( 2 )黄矮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高达 97.68%,狭义遗传力为 90 .3 %,上下代遗传变异不大 ,可在早代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65.
临抗1号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山西农科院小麦所协作,利用抗黄矮病种质,采用杂交系谱法,经过严格的抗病性鉴定和产量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抗黄矮病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抗冻、抗旱、抗倒及耐热性能,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产量高。1996~1997...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临汾市麦区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现状,田间采集临汾市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3个小麦主产区麦长管蚜种群,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其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6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临汾麦区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65.67~101.17,以尧都区抗性倍数最高;对毒死蜱产生中抗,抗性倍数为12.41~21.87,襄汾种群抗性水平最高;对吡虫啉处于相对敏感水平或者已经产生低抗,抗性倍数为1.56~5.08,尚处于抗性发展阶段;3个种群对啶虫脒、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均比较敏感或无抗性。建议在该地区禁用抗蚜威和毒死蜱,交替使用吡虫啉,延缓麦蚜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冬小麦 5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品种的GCA效应与其产量性状高度相关 ,SCA效应与F1的产量表现高度相关。②株高、单株成穗的遗传受基因加性、非加性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 ,以加性效应占优势 ;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决定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 ;而穗粒数的遗传纯由加性效应控制。③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方差中 ,加性方差所占比例分别为 85.75%和 6 7.72 % ,其遗传决定度也较高 ,分别达 76 .4 5%和 6 9.31% ;而单株成穗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受显性基因作用较大 ,其狭义遗传力分别只有 33.0 4 %和 10 .71%。  相似文献   
68.
低温冻害是黄淮麦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培育强抗寒性小麦品种是保障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小麦抗寒种质资源,用EMS处理晋麦90号种子,对其M_2在寒冷生态区进行冷胁迫选择,剔除抗寒性弱的突变体,得到692个突变单株,越冬成活率为18.3%;对选择出的晋麦90号突变体M_3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寒性弱的突变体多于强突变体,说明EMS诱变对小麦抗寒性具有负向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_3多数突变体株系间抗寒性仍表现较大分离,并且抗寒值存在极显著差异,需要进行选择;鉴定出5个抗寒性好的突变体,分别是112-1、542-3、927-1、718-5、316-4,其中,112-1抗寒性极显著强于突变体材料927-1、718-5、316-4,这5个突变体来源于不同的原始单株,将成为小麦抗寒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得到抗寒性由强到弱的系列突变体,将拓宽抗寒遗传资源,为小麦抗寒基因结构与功能等深层次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69.
曹亚萍 《小麦研究》2005,26(2):17-21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抗黄矮病小麦品系,对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3个抗BYDV品系中,“临抗1号”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无效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合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结婚条件而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一种婚姻形式。无效婚姻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从无效婚姻的范围、确认程序、救济途径和对子女的特殊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