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41.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相似文献   
142.
苦瓜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作物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规律是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基础。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苦瓜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动态。结果表明,苦瓜结果前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慢,累积量仅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的4.0%,主要以生产叶片为主;结果期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快,累积量占全生育期的96%,主要用于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苦瓜养分累积总量表现为KNP,且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养分累积特征不同。总体上N、P、K的吸收比例可以归纳为幼苗期至采收初期1.0∶0.1∶1.4,采收盛期至末期1.0∶0.2∶1.6;整个生育期内,平均生产每吨苦瓜所需N量为4.63 kg,P为0.72 kg,K为6.87 kg。  相似文献   
143.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BPs)成员,参与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IMF),因此A-FABP可作为影响IMF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A-FABP基因部分第3内含子、第4外显子及部分3’-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检测区域分子遗传特征。结果表明,3类群牦牛引物扩增区域发现5种等位基因A-E;同普通牛A-FABP基因序列比对发现6处SNPs,其中第4外显子区存在c.4222A>G的同义突变;3’-UTR区c.*94T>A只存在于牦牛群体,是其区别于普通牛的遗传特征之一。各等位基因在群体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天祝白牦牛只发现3种等位基因,而青海牦牛发现4种等位基因,这可能与牦牛类群的地域分布及选育程度有关。3类群牦牛A-FABP基因检测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PIC为0.29~0.36),有效等位基因数较高,可作为潜在的牦牛肉质性状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44.
棉田不同覆膜厚度对地膜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通过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试验,分析其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降低地膜使用成本、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为地膜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田设在塔里木乡园艺村。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处理A,地膜厚度0.006毫米;处理B,地膜厚度0.008毫米;处理C,地膜厚度0.010毫米;处理D,地膜厚度0.012毫米。每小区面积360米2(30米×12米)。  相似文献   
145.
2010年,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18万hm2(1770万亩)(熊瑞权等,2012),年产量超2567.17万t,产值近250亿元,占广东省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特色蔬菜产区,肩负着南菜北运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任务(罗慧君等,2010)。由于广东省地域广阔,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且受高温、暴雨、台风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较大,导致城市蔬菜产品的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46.
为验证微量元素水溶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特设计了该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棉田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田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667米~2增产籽棉18.25千克,667米~2纯增效益96.47元。  相似文献   
147.
不同肥料对菜心产量和品质及土壤肥力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心不同肥料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精制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菜心的产量和品质,与习惯施肥比较,施精制有机肥可增产29.1%~40.6%,菜心维生素C含量增加8.6%~17.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60.0%,还原糖提高13.5%,蔗糖提高31.4%,全糖提高22.0%.并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有效含量,有效磷提高40 mg/kg,有效钾提高80 mg/kg,土壤代换性钙、镁分别提高3.8 me/100g和2.99 me/100g.施叶菜专用肥后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均比施用进口复合肥有所提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8.
针对视觉抓取木板机器人的Eye-in-Hand视觉与机器人本体之间关联的手眼标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定方程的求解优化。首先通过机器人带动相机以多个不同位姿观测标定板,得到多个标定方程,采集一次数据建立一个标定方程,再对所有标定方程运用Kronecker product算法和最小二乘法求解。为避免误差传递,将得到的解作为优化初始值,建立雅可比矩阵、误差函数,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初始值优化,得到精确解。在ROS系统中搭建仿真试验平台,通过3D可视化工具Rviz验证了标定结果的有效性。标定结果的精度分析表明,相同采集图像数量、不同噪声水平下,本文标定方法位置解精度比传统标定方法平均提高了30%;同一噪声水平、不同采集图像数量下,本文标定方法位置解精度比传统标定方法平均提高了31.1%。木板抓取试验结果表明,视觉系统抓取定位精度比传统标定方法平均提高了39.2%,抓取成功率为96.2%。  相似文献   
149.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干旱(D)、间歇淹水(IF)、持续淹水(CF)以及水分管理与钝化剂(铁硅材料及生物炭)联合修复模式对不同水稻品种吸收Cd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从分蘖前期到成熟期CF处理各水稻品种糙米Cd的含量比IF处理降低0.20%~45.43%,比D处理降低37.67%~62.11%。三种水分条件下低累积水稻品种G8优2168糙米中Cd的含量比常规品种G8优165低35.03%~54.61%。施加铁硅钝化剂在三种水分(D、IF、CF)条件下,糙米中Cd含量比对应单一水分管理模式依次分别下降64.26%、55.74%、38.14%;施加铁硅+生物炭钝化剂降Cd效应下降。低累积品种+持续淹水联合铁硅钝化剂处理,糙米Cd含量最低。水稻根表铁膜中Cd含量在三种水分条件(D、IF、CF)下依次增加,根系和糙米中Cd含量则依次减少,表明持续淹水可以促进根表铁膜对Cd的固定,同时持续淹水使土壤CaCl2提取有效态Cd的含量显著下降,两者共同作用降低了糙米Cd的含量。施加铁硅钝化剂对根系铁膜固定Cd无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使糙米中Cd含量下降。低累积水稻品种+持续淹水水分管理+铁硅钝化剂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糙米安全生产。种植低累积水稻和在水稻生长关键期持续淹水水分管理对抑制水稻Cd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稻缺水季节及缺水地区则更应重视低累积水稻品种和钝化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特征特性,遗传机理,对几种主要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利用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