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4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银川市城市绿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银川市城市绿化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提出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绿地的发展方向,并对城市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绿化树种的规划与配置、绿地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2.
利用设施大棚防虫网技术,栽培生产甜瓜、长蔓蔬菜如厚皮甜瓜、南瓜、青瓜、豇豆等有较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可以较好地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稳定与调控生产。通过研究和实际生产应用,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竹木结构大棚。它以竹片为拱,竹棍和木头为支撑架,该结构跨度可达7m,极大提升了以竹片为拱的大棚跨度,增加了棚内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增强了大棚的抗风能力,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83.
林木抗虫性与抗虫化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抗虫性是林木育种和营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指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以林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因子为基础,对昆虫行为和生物化学产生影响的一种防御体系.根据林木对害虫的作用特点,将林木的抗虫性分为3类: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林木抗虫机制主要包括林木对害虫的抗性防卫、林木抗虫的化学机制及遗传机制等.众多研究表明。林木的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均与林木所舍的抗虫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林木抗虫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两大类,共同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目前对林木抗虫性的分级和评价还缺乏系统性.但人工接虫技术是林木抗虫性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4.
基质是无土栽培的基础,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据统计,世界上90%的无土栽培形式都是基质栽培,如荷兰1.1万hm2的温室中有3/4采用基质栽培.  相似文献   
85.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农业土壤N2O排放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发展脉络,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8~2018年的文献信息,结合R语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及历史直接引文三个方面对农业土壤N2O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大类: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类型、质地、pH、温度、水分、容重、氧化还原电位、O2、矿质氮(硝态氮 + 铵态氮)、有机碳、酶活性(主要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农艺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管理(肥料类型、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肥料形态等)、种植作物类型、播种时间、耕作制度、灌溉制度、秸秆还田、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使用、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等;气候条件(雪、霜、降水、气温和太阳有效辐射等);地下水位和生态系统氮饱和度等。(2)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宏观层面上包括利用模型估算全球、国家、区域尺度上的N2O排放清单,评价切实有效的农业N2O减排措施效果;在中、微观尺度上,主要通过田间或室内培养试验用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指标反映、研究各影响因素变化(主要为单一因素研究)对N2O排放的效应。(3)该领域研究经历了影响因素从土壤性质再到人为活动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使用模型研究农业土壤N2O排放过程、机制,估算大尺度多因素条件下的农业土壤N2O排放清单及减排措施效果。(4)农艺管理措施包括施用硝化抑制剂、包膜肥料、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地减少农业土壤N2O排放,但每一措施的效果因具体条件而不同。(5)未来农业土壤N2O排放研究将向整合多因素、多尺度、多层次方向发展,其重点仍为明确农业土壤N2O排放机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减排措施的效应,进而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农业土壤N2O减排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6.
种植年限对京郊温室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北京郊区选取80个不同种植年限(0 ~ 30 a)的温室作为研究对象,以露地土壤为对照,探究了京郊设施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指标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波动强烈,有效磷含量持续上升,有机质、速效钾、水溶性8大离子和细菌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CK相比,细菌数量在6 ~ 10 a增加了231.33 %,真菌数量则随种植年限呈线性增加趋势,回归方程为y = 3E + 07x + 2E + 08(R2 = 0.9424**),在16 ~ 30 a增加了49.62%。土壤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α-葡糖苷酶(AG)、β-葡糖苷酶(BG)和磷酸酶(AP)活性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部分盐离子(K+、Mg2+、NH4+)含量的增减导致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只有减少肥料投入、改变肥料种类和增施有益微生物菌剂,种植填闲作物、深耕等农艺措施,才能提升土壤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7.
防风固沙灌木花棒沙柳根系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为了揭示花棒和沙柳的根系生物力学特性,该文选取毛乌苏沙地5 a生人工种植花棒、沙柳的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根拉伸试验,得到沙柳(直径0.78~7.44 mm)的平均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比花棒(直径0.91~6.46 mm)高42.07%、44.52%和90.00%。花棒、沙柳单根根系的最大拉力随直径增大以幂函数增大,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随直径增大以幂函数减小。花棒与沙柳单根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能达到Ⅰ级钢筋(370MPa)的6.86%和9.91%,对土壤有一定的加筋作用。采用自制根系拉力测试系统进行野外原位整株根系垂直拉拔试验,得到花棒(地径17.65~42.68 mm)和沙柳(地径20.35~48.07 mm)的整株根系最大垂直拉拔力为(1.71±0.16)k N和(1.18±0.16)k N,花棒比沙柳高出44.92%。花棒整株根系的生物力学特性要优于沙柳,整体固沙能力更强。该研究可为根系固土作用理论研究和防风固沙树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包膜尿素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和试验示范研究了包膜尿素对番茄产量、 品质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包膜尿素20%的氮混入育苗基质,剩余80%在移栽时条施(总施氮量为常规施氮量的50%)。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接触施肥的番茄壮苗指数比常规育苗提高了47.9%;与普通尿素底施加3次追肥相比,施用包膜尿素的番茄产量较等氮量普通尿素(N 180 kg/hm2)和常规施氮量(N 36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5.1%和9.7%,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0~10.2个百分点;相比普通尿素,包膜尿素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可溶性糖含量提高6.5%9.~4%,Vc含量提高10%~11.3%。与常规施氮相比,包膜尿素在氮肥投入略低的情况下(减少44 Yuan/hm2),番茄单位面积产值和净收益(扣除肥料投入)比常规施氮量增加了33.8%。施用包膜尿素的表层(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普通尿素起到了削峰填谷作用,降低了硝态氮的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89.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的过量投入不仅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调整肥料养分释放速率,在满足作物营养充分供应的同时,降低肥料和劳动投入,提高产出。为此,本文研究了习惯施肥与3种番茄控释专用配方肥对京郊番茄产量、品质、氮钾吸收以及土壤中硝态氮和钾残留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蔬菜大棚内小区试验的方法,试验设对照(不施氮肥,CK)、 有机肥(只施有机肥,MN)、 习惯施肥(施N 300 kg/hm2,TN)、 控释专用肥Ⅰ(CN1)、控释肥专用肥Ⅱ(CN2)和控释肥专用肥Ⅲ(CN3)共6个处理。3个专用肥的氮由80%的控释氮与20%速效氮构成,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用量与习惯施肥相同,除CK外其他处理的有机肥用量均为8 t/hm2。 控释肥为自制的聚合物包膜尿素(含N 42%)和包膜硫酸钾(含 K2O 47%)。包膜尿素3种,2个为延迟释放型,1个为直线释放型;2种包膜钾肥均为直线释放型。按不同比例组成3种专用肥。试验采用自压式滴灌系统,每畦安装一条滴灌管,共灌水6次,各小区等量灌溉,分别在移栽及移栽后第44、65、73、79和89 d灌水,每次分别为45、37、35、28、30和27 mm,每小区总量均为202 mm。小区面积为24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高畦栽培,畦宽1.4 m,双行定植,行距40 cm,株距40 cm。【结果】 各处理番茄鲜果产量为79.2~87.1 t/hm2,其间无显著差异。CN3处理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增加,但Vc含量却下降,果实品质有所降低。3个控释肥处理的S型控释肥表现为前控后促的供氮趋势,在果实膨大期无机氮供应达到N102247 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多次追肥形成的供氮规律相似。控释钾肥仅释放23.2%~36.0%,环境温度对于控释钾肥的释放促进作用很小。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主要集中在表层(020 cm)和次表层(2040 cm),占0100 cm土层的87.1%;060 cm土层内,CN3处理的NO-3\|N残留量与习惯施肥相当,而CN1和CN2处理的NO3--N残留比习惯施肥减少37.3%~55.0%,有效降低了硝态氮向下淋洗。施肥增加了各处理表层土壤中的钾含量,表层以下各处理的钾含量差别不大。【结论】3个专用肥处理中控释肥一次性施用不仅节约了施肥时间和劳动成本,而且在果实膨大期提供了充足的氮素供应,实现了与作物氮素吸收的同步。控释专用肥配方1和配方2可以提供合理的氮素供应,在降低劳动投入和节水的情况下,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不降低,并减少了硝态氮的淋洗损失。  相似文献   
90.
一、育种目标黑美人西瓜是由台湾农友种苗公司引入的优质耐贮运黑皮小果型品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成为海南、广西等地小果型西瓜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但该品种在生产中尚存在果形偏小、产量较低、低温时易出现果实畸形等缺点。为了适应海南、广西等地优质小果型西瓜生产发展的需求,海南文昌农优种苗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合作确定了选育适宜华南地区生产的大果型丰产优质小西瓜品种的育种目标,在保持黑美人类型品种的外观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以及皮薄且硬、耐贮运等优点的基础上,要求新品种具有单果重3公斤以上、早熟丰产、易坐果、果实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