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吴恩芸  任稳稳  李耀东  刘丽霞  曹忻  张丽 《核农学报》2019,33(10):1940-1948
为探究中国荷斯坦牛Toll样受体1(TLR1)基因与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的关联性,以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对象,构建DNA混合池,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荷斯坦牛TLR1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从而筛选出对中国荷斯坦牛免疫方面有显著影响的SNPs位点,同时应用在线软件对中国荷斯坦牛TL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TLR1基因编码727个氨基酸,组成了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PCR扩增后,在扩增片段处共发现8个SNPs位点,分别为A61T-TLR1、C632A-TLR1、C1408T-TLR1、C1451T-TLR1、A1461G-TLR1、A1475C-TLR1、G1550A-TLR1、G1596A-TLR1,其中A61T-TLR1、C632A-TLR1、C1408T-TLR1、A1461G-TLR1、G1596A-TLR1属错义突变,分别由原来的赖氨酸(Lys)、苯丙氨酸(Phe)、丙氨酸(Ala)、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突变为甲硫氨酸(Met)、亮氨酸(Leu)、缬氨酸(Val)、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突变前后均存在差异。DNA池结合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到TLR1基因8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的遗传标记进行深入研究;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有多种与免疫相关的因子几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中国荷斯坦牛在分子领域的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常用的4种系水力测定方法并联系生产实际,探究不同加工处理对羊肉水分和肌纤维的影响,明确不同方法的难易程度以及在试验、生产中的适用条件。试验采用不施加外力的滴水损失法、施加外力的烹饪损失法以及拿破率法、压力法测定羊胴体背最长肌的系水力,再通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肌纤维的粗细以及密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滴水损失法、压力法、烹饪损失法、拿破率法处理测得羊肉失水率分别为1.54%、22.51%、30.04%、13.01%。各组羊肉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原样>蒸煮处理>压制处理>腌制高温处理>烘制处理。各组羊肉肌纤维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蒸煮处理>烘制处理>腌制高温处理>压制处理>原样。研究表明,通过对系水力、失水率以及处理后肌纤维组织变化的比较,得出4种系水力测定方法虽然可分别评价肉品的保水性、嫩度以及出品率,但需要在不同试验条件、要求下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水平下8月龄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的羯羊各6只,测定生产性能后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尾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并将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体长、体高和尾型相关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尻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羊,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比小尾寒羊分别极显著高出15.50%和15.62%,净肉质量和骨质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肉的剪切力为(0.30±0.12)kg·f,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3种羊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到36种脂肪酸,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的体高与宰前活质量、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羊宰前活质量与胴体质量、净肉质量等产肉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相同舍饲营养水平下,3个品种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综合表现为:兰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的肉质表现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点,兰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南藏系绵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及滩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多态性,为开展藏系绵羊遗传分化、藏系绵羊与其他绵羊的亲缘关系、藏系绵羊DGAT1基因与肉质性状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01只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SNP,并对主要遗传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①藏系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均具有Alu Ⅰ酶切多态性,存在TT、TC、CC 3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②欧拉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甘加羊、乔科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0.01<P<0.05).③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各藏系绵羊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与乔科羊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滩羊与欧拉羊、滩羊与甘加羊之间差异显著(0.01<P<0.05).④藏系绵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结果提示: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上藏系绵羊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和藏系绵羊差异显著(0.01<P<0.05)、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5.
哺乳动物胎盘营养感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月帅  刘彦  曹忻  冯涛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5):1321-1333
妊娠期间母体营养的改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胎盘是母体-胎儿间进行气体、营养和代谢物交流的重要枢纽,哺乳动物胎盘营养感应系统响应母体和胎儿营养信号的变化,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鉴于胎盘营养感应系统对哺乳动物繁育的重要性,本文从胎盘营养感应和胎盘养分分配方面综述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氨基己糖(Hexosamine)信号通路、糖原合成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GSK-3)、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IIS)等信号通路及其对妊娠期养分响应和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哺乳动物的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receptor,CaSR)在调节机体Ca2+浓度、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钙敏感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突变会影响CaSR的活性,从而改变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相关疾病。本文从CaSR的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_1)、体高(X_2)、胸围(X_3)、管围(X_4)、胸深(X_5)和胸宽(X_6),运用SPSS 22.0软件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兰小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和0.908,其次为体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4。各体尺性状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胸围和体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深、管围、体高、胸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母羔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43.861+0.675X_3+0.394X_1(r=0.945,P0.01)和Y=―38.378+0.590X_3+0.397X_1(r=0.948,P0.01)。综上所述,胸围和体长是影响兰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该品种的选育和肥羔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和体长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胸深、管围、体高、胸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务川白山羊羔羊各生产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试验随机选取完全放牧条件下的5月龄务川白山羊公羔21只,母羔22只,分别对其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尻宽和管围进行测量,并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羔体重与体长(0.714)、体高(0.770)、胸围(0.794)以及胸宽(0.55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深(0.470)、管围(0.526)和尻宽(0.486)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羔体重与体长(0.649)、体高(0.882)、胸围(0.903)以及尻宽(0.636)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宽(0.289)、胸深(0.235)和管围(0.127)相关性不显著.无论是公羔还是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794和0.903,其次是体高,分别为0.770和0.882.这表明胸围是影响务川白山羊体重的1个重要因素,在提质增效、选种选育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体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RNA干扰(RNAi)对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为开展VEGF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针对VEGF两个受体Flt-1和KDR/Flk-1的两条有效双链小RNA导入绵羊颗粒细胞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绵羊颗粒细胞各培养时间VEGF、Flt-1和KDR/Flk-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设定筛选出的Flt-1和KDR/Flk-1有效干扰片段分别为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两个干扰片段共同作用为试验组Ⅲ,无效的干扰片段为对照组.[结果]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VEGF mRNA在各时间段的相对表达量是Fl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102倍、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的103倍;培养第1 d时,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2×10-2、3.54×10-2和2.94×10-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同),3个试验组的VEGF mRNA表达量从第2 d开始降低,直到第6 d与对照组趋于一致.试验组ⅡFlt-1 mRNA相对表达量从培养第1 d的1.02×10-1逐渐降至第7 d的8.99×10-4,且一直极显著高于其他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Ⅲ在前3 d几乎无Flt-1 mRNA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呈上升趋势,第8 d时各组趋于一致.试验组Ⅰ的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从第1 d开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在前3 d几乎无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第9 d时各组趋于一致.[结论]两个有效干扰片段在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干扰作用,可改变VEGF、Flt-1及KDR mRNA的表达量,进而影响颗粒细胞相关生长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30.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