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了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进一步用于心脏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培养出的心肌细胞呈多种形态,整体形如铺路石样,生长中的心肌细胞常伸出伪足,形状为星形,培养至第4天的心肌细胞常可相互交织形成细胞簇,出现节律性的搏动;心肌细胞的PAS糖原染色呈阳性,胞浆内大量的糖原颗粒被染成品红色;细胞凋亡-Hoechst检测试剂盒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核内荧光物质分布均匀一致,没有出现细胞凋亡时所特有的荧光致密浓染或碎块状致密浓染现象;对第1代和第6代心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心肌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2代心肌细胞生长曲线趋于一致;心肌细胞α-sarcomaricactin(α-SA)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心肌细胞呈强阳性且具有较高纯度。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纯度,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心脏的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小鼠早期胚胎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共生的微环境体系。【方法】分离培养EGFP纯合阳性成年ICR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取激素超排合笼后2.5 d小鼠8-细胞胚胎,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4~6个EGFP阳性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中,转移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共生胚胎至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胚胎后,荧光显微镜下显示,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组成细胞中,参与小鼠囊胚组成。在发育到囊胚的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细胞中的比例为93.73%(269/287)。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下,2.60%(7/269)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胚胎内细胞团的组成。【结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早期胚胎能够形成共生的微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23.
引进时间和营养状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IDR加氯前列烯醇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研究引进时间和不同的营养状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三个半月前引进的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同期发情率93.75%,发情可用率90.69%;一个半月前引进的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同期发情率77.21%,发情可用率77.05%。同期发情率和发情可用率介于两组受体牛之间差异为极显著(p<0.01=;大部分受体牛在48h 内表现发情,第一组发情牛所占比例为77.3%,第二组为77.2%;按饲养管理方法补充精料的受体牛平均发情率为80.37%,受体牛的平均发情可用率为79.23%,按当地饲养管理方法没有补充精料的受体牛的平均发情率为60.83%,平均可用率为60.30%,介于两个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受体牛群平均发情率和平均发情可用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用受体牛中左侧黄体平均占31.36%,右侧黄体平均占68.64%,左侧黄体所占比例同右侧所占比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水平高的更能提高受体牛右侧黄体所占比例。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实受体牛在引进3.5个月后和处理前1.5个月进行补饲是获得较好同期发情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探讨供核细胞处理策略(新鲜消化、-196℃冻存组(复苏后)和曲古抑菌素(TSA)处理组)和TSA-CR1aa胚胎培养液处理时间对克隆胚发育的影响。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奶牛克隆胚胎,将部分克隆胚移植给自然发情同步的受体,检验克隆胚的体内发育能力。结果显示:TSA处理体细胞组的克隆胚卵裂率和囊胚率与新鲜消化和-196℃冻存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96℃冻存组与新鲜消化组差异不显著;用TSA-CR1aa分别处理新鲜消化细胞构建的克隆胚0、24、48和60h,其中,60h处理组的囊胚率最高(36.11±1.78%)与其他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用TSA-CR1aa分别处理TSA处理组构建的重构胚24、48和60h,结果发现,60hTSA-CR1aa处理组囊胚率(37.39±1.78%)最高,显著高于24h(25.48±1.34%)TSA-CR1aa处理组,且差异显著(P<0.05)。将所获得的克隆胚胎分别移植给40头自然发情的受体母牛,并观察移植25,45,65和90d后的返情情况,结果显示,各组受孕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TSA处理细胞和胚胎组移植的受体中,获得一头存活的体细胞克隆奶牛。说...  相似文献   
25.
对超数排卵的小鼠分别在注射HCG后14~16,16~18,18~20和20~22h采小鼠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的去核时间在体细胞核移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注射hCG后14~16,16~18,18~20和20~22h,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效率分别为80.09%(338/422),73.12%(283/387),55.02%(230/418)和48.74%(193/396);重构胚激活率分别为66.20%(190/287),75.43%(175/232),84.78%(156/184)和85.14%(126/148);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3.94%(40/287),7.33%(17/232),3.80%(7/184)和1.35%(2/148)。试验证实小鼠卵母细胞在注射hCG后14~16h进行去核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6.
应用Solexa测序技术挖掘山羊卵巢组织micro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构建、分析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与山羊卵泡发育及性激素分泌等相关生殖活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首先从山羊卵巢组织总RNA中分离小片段RNA,然后进行Solex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q-PCR技术验证miRNA在山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共鉴定出508个山羊卵巢组织表达的miRNA和19个对应的miRNA*,这些miRNA在哺乳动物(绵羊、牛、猪、马、狗)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q-PCR验证了8个miRNA在山羊卵巢组织中的表情况,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文库,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其表达量各异。  相似文献   
27.
人的胚胎干细胞(ES)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治与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诱人。但由于材料来源、伦理压力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最近,人们通过4个外源基因转染,发现可以直接诱导体细胞为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以往获取ES所涉及的伦理争论,且操作简单、材料来源丰富,有望根据病人需要获取其特异性的治疗材料,实现免疫配型,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iPS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iPS的研究现状、iPS的应用实例与前景及iPS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8.
兽药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质体具有靶向性、长效作用、降低药物毒性和保护被包封药物等特点,是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兽药脂质体的制备、评价和应用。  相似文献   
29.
牛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胚发育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牛卵泡液对其体外成熟率和受精胚发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牛卵泡液的实验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与血清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10%卵泡液的实验组与血清对照组相比,卵裂率和囊胚率没有显著差异,却显著高于添加5%和20%牛卵泡液的实验组(P<0.01),且各实验组囊胚内细胞数差异不大(P>0.05)。因此,用10%的牛卵泡液可以取代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的血清,并可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30.
为了构建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及提供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α-乳清蛋白核移植供体细胞,提取乳腺组织中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获得α-乳清蛋白基因cDNA,测序酶切后连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Ⅰ-Neo,并对重组载体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取重组正确的载体酶切线性化后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培养转染了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经过RT-PCR特异性扩增克隆出α-乳清蛋白基因;克隆的基因碱基组成序列经测序与预期完全一致,α-乳清蛋白基因片段正向插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在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转染,转入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仍保持原有的细胞生长形态。成功构建了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转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可用于核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