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为研究和发掘水稻两系不育系新资源,用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2群体中发现1株雄性不育突变体,选择该F2群体中可育株与该不育突变体进行测交,在测交后代群体中继续选择可育株与不育株测交直至群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获得雄性不育材料,暂命名为长S。该不育材料属隐性核不育,且不育基因与株1S、C815S不育基因等位,用三系保持系、恢复系与高世代群体内的不育株进行测交,测交F1均表现正常可育。自然条件下雄性不育材料表现为长日高温不育、低温可育,且育性转换明显。该雄性不育材料与株1S、C815S正反交F1在江西吉安正季抽穗表现不育,而与培矮64S、9701S正反交F1正季抽穗正常可育。  相似文献   
22.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为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土地利用机构的优化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解译的石羊河流域5期(1980,1995,2000,2006,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TOPSIS方法,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期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75%以上,在时间上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6到2012年上升19.54%,增幅最大;(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其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关联度依次为:未利用土地(0.973 8)林地(0.961 1)草地(0.950 4)耕地(0.935 2)居民用地(0.757 6)水域(0.709 0);以石羊河流域耕地为参考数列,对影响耕地的其他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对耕地影响最大的是林地(0.938 5)和未利用地(0.935 0),其次是草地(0.902 1),再次是居民用地(0.797 7)和水域(0.722 9)。[结论]限制石羊河流域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保护林地,调整草地和耕地比例,控制居民地的过快增长和严格保护水域,对优化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1995、2000、2006、2012年5期遥感影像,应用分形理论和GIS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形特征,定量分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流域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结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性和稳定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80、1995、2000年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排序均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006、2012年分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980、1995、2000、2006、2012年石羊河流域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5296、1.5025、1.5445、1.5631、1.567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分形维排序为水域(1.8317)>耕地(1.5678)>林地(1.5351)>草地(1.5315)>未利用土地(1.4413)>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3411)。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1083、0.0997、0.1228、0.1167和0.118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水域(0.3317)>城乡工矿居民用地(0.1589)>耕地(0.0635)>未利用土地(0.0587)>林地(0.0351)>草地(0.0315)。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4.
通过室内观察外来入侵植物大狼把草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北美车前、胜红蓟和鸡眼草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大狼把草提取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大狼把草25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胜红蓟和5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胜红蓟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80%、48.08%和63.64%。250~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根长以及250~5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苗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2.99%、54.45%、11.55%和18.12%,而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抑制率为22.32%。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幼苗根长以及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9.96%、33.10%和23.15%。25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1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胜红蓟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92%、40.80%、11.31%和11.65%。250~2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鸡眼草幼苗根长和苗高以及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干重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4.96%、18.93%和20.89%,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和干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8.11%、12.40%和27.29%。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井冈红米米色的遗传规律[方法]用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与无色米品种蜀恢527、9311、R207作正反交,调查统计子代种子颜色及数量。【结果]结果表明:杂种F1种子颜色由其所着生的母本植株基因型决定。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红色;以蜀恢527、9311、R207为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无色。正反交F1所产生的F2种子均为红色。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B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呈3:1分离;以无色米做母本时,F1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分离比接近3:1,但红色种子的单株数低于期望值,无色种子的单株数高于期望值。B群体中红米单株间米色程度存在差异。[结论]根据杂种F1、F2和B代种子颜色和植株分离比例,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种子红色表现型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并受母性影响和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6.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及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在全国均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分析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其他省份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黄瓜DNA提取及其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敏  乔爱民  王和勇  曾建军 《种子》2004,23(6):9-14
利用改良的SDS方法提取黄瓜干种子与一步法提取的黄花苗总DNA进行RAPD扩增,其结果与传统的CTAB和SDS的结果一样.这两种方法不仅节约成本,且简单快速,大大降低了DNA的提取难度,适宜黄瓜杂交种子纯度鉴定.不同组织材料对RAPD无影响.研究了RAPD的影响因素,改进及优化了RAPD反应程序.结果表明:Mg2 浓度的范围为1.5~3.0mmol·L-1,dNTPs浓度范围为0.15~0.25mmol·L-1,Taq聚合酶浓度范围为0.5~1.5U,模板DNA浓度为20~100ng,反应以及引物浓度为0.2~0.4μmol·L-1.引物的碱基组成以及不同存放时间的引物对RAPD扩增也有影响.DNA预变性94℃进行4min,94℃变性30s,37℃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35次后72℃再延伸7min.  相似文献   
28.
对安徽省新农村水利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徽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及农村水利工程在全国均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农村水利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水利发展思路。对我国其它省份新农村水利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涛  曾建军  王子吾  高振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47-16649,16672
针对安徽省农村饮水工程的特点,结合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经验,提出了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