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林业   3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杉木选优挖蔸移栽促萌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在全国首次提出并通过5年多的试验研究表明:于杉木中、幼林中选优砍伐,挖蔸移栽建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促萌新技术,移栽成活率达90%~100%,当年平均单株产条量30~40枝,与传统的就地砍优促萌方法相比,具有建圃快、产条量高、便于管理、节省采条用工等明显优点;比较系统的解决了移蔸优树适宜年龄、最佳移蔸时间、营养枝留养、移植母株根系发育规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特别在营养枝留养及其与根系发育和萌条产量之间关系方面有新的发现,使本项技术更加系统化和实用化,为杉木原种圃、采穗圃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猪粪样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胃肠道中存在约30个属500多种不同的细菌,约1×1014个活细菌,其形成了复杂而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对宿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免疫机制激活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这微生态平衡失调,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流行,对畜牧养殖业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等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因而,近年来对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成为热点,但由于胃肠道的特殊生存环境,目前有60%~80%的微生物是无法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进行研究, 从而阻碍了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理论在杉木无性系综合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3年生杉木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调查资料和木材材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选。结果表明,该法作为杉木无性系多性状的综合评估方法,简单可行,并初步从而4个无性系中选育出生长和材质兼优的无性系,分别为31、57、27和11号。  相似文献   
14.
优质速生树种陈山红心杉造林区域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山红心杉是江西特有的地方杉木优良品种,材质优良,红心比例高,生长迅速.经持续多年的中试推广试验,陈山红心杉在江西得到了大规模地推广示范,现已列入江西省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主推品种,并推广至福建和广东等省区.总结了陈山红心杉良种推广与丰产栽培技术转化工作的成绩与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杜英种源苗期性状和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次对15个山杜英种源的苗期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采种母树的木材材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木材基本密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与遗传因素的制约有关。并初步筛选出龙南、全南、信丰、遂川等几个表现较好的种源,为今后山杜英的进一步育种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陈山红心杉20个红心比例达70%以上的优良无性系基部萌条为外植体,建立了组培高效繁育体系。优化条件筛选结果表明:MS BA2.0mg/L(单位下同) NAA0.5为最佳诱导培养基;1/2MS BA1.5 NAA0.5 适量有机物为最佳增殖培养基,苗木叶色嫩绿,生长正常,增殖系数可达4.5;1/2MS NAA0.2 IBA0.5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89.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最优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12省的64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源进行排序和分类。第一、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以上,综合性较强,降维较合理。研究结果,将马尾松种源分为三个类型:一、南亚热带类型;二、中亚热带中部、南部类型;三、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部类型。以两广种源为代表的南亚热带类型在安远、武功山和戈阳三个试验点上均生长最佳,是速生优良类型。马尾松种类的划分,为开展第二阶段有限分布区种源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地理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我国6省8个产地和美国6州13个县、15个产地湿地松(Pinuselliottii Engelm)种源在南昌进行的苗期试验。文中对各产地一年生苗高生长、地径、顶芽形成百分率和苗木生长节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产地间的苗期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种源间的差异来提高湿地松的遗传增益是可行的。其中美国4个种源,和我国江西吉安地区等早期引进的4个种源,苗期性状均明显优于广东台山的种源。  相似文献   
19.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在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种源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并呈现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苗木生物量在各性状,地上和地下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各种源的苗期综合表现,并选出福建永泰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福建仙游种源,湖南宁远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湖南道县种源。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源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在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建的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面积15hm^2)于1990年开始投产后。每年所产的种子都用于江西及其它省区重点工程造林,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本种子园在营建之初就考虑了影响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诸多因素.与现有其它杉木种子园相比,在种子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1990-1997年,平均年产种量为39.45kg/hm^2,平均发芽率达52.05%,最高达78%,远高于我国杉木一级种子发芽率的标准(45%)。杉木种子如此高的发芽率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