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油桃1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耐贮型白肉油桃新品种,母本采用7月中旬成熟的白肉油桃优系‘89-1-28’,父本是早熟白肉油桃品种‘中油桃5号’。该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180~200 g,大果质量可超过250 g;果形圆且对称,果顶圆平,果实的缝合线中等深度,梗洼中等宽度,较深;果皮不能被剥离且底色为白色,果面无茸毛并着艳丽的红晕,果肉呈白色,含较多花色苷但近核处花色苷较少;花为蔷薇型,花粉多自花结实;品质上,果肉质地很硬,耐贮性好;果肉纤维很少,风味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丰产、稳产性好。在河南省郑州地区的果实发育期为85 d左右,6月中旬成熟后,可持续留树采收直到7月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控制桃果实粘/离核性状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基因存在串联重复和大片段的缺失。本研究对粘核桃所处的F-M基因座序列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发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构建的粘核桃单株‘87-7-1’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通过PCR筛选出含F-M基因座的阳性克隆,利用单分子纳米孔技术进行全长测序,并对BAC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基因注释、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利用已有桃品种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设计PCR引物,以BAC文库为模板,扩增F-M基因座上/下游稳定共有的序列,获得了扩增产物上/下游条带均为阳性的目标单克隆46-B-10。全长测序结果表明,BAC克隆的插入片段全长为111 612 bp,GC含量为37.03%。利用基因同源共线性方法对Prunus_persica_v2.0桃参考基因组和BAC克隆之间的同源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确定了同源区域。而与已知的桃参考基因组(测序品种为‘Lovell’,离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只有5个基因(Prupe.4G261700、Prupe.4G261800、Prupe.4G261900、Prupe.4G262000、Prupe.4G262500)序列能比对到该单克隆全长的区域,而‘87-7-1’在相应位置缺失了4个基因共34 kb,其中包括控制桃粘/离核的EndoPGF(Prupe.4G262200)。【结论】与桃参考基因组测序品种‘Lovell’相比,粘核桃单株‘87-7-1’的F-M基因座缺失了EndoPGF,只有EndoPGM,本研究明确了粘核桃F-M基因座的结构变异情况,为粘/离核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取自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79份种质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引物可用于桃品种间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种体系建立。【方法】对母本‘中油4号’进行从头测序,以物理距离1 Mb为单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SSR标记。以79个桃品种为材料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后筛选目标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标记。对筛选出的标记进行5′端荧光修饰,PCR产物在ABI3730XL测序仪测序,实现对标记的复筛。利用Genemapper 4.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统计,Data Formater 2.1软件将统计得到的bp数据转换成Power Marker v3.25软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对筛选出的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选择多态信息含量(PIC)大于0.45的荧光SSR引物作为79份种质材料的核心引物。以Nei’s为参数,利用NTSYSpc 2.1软件中的UPDM聚类方法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基于贝叶斯模型的Structure v2.3.4软件解析79份种质的居群遗传结构。【结果】基于79份种质,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覆盖全基因的SSR标记进行初筛,共筛选出207对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07对引物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26对核心引物,利用其中5对核心引物可将79份品种完全区分开。26对SSR核心引物在79份桃种质中共扩增出174种多态性基因型,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基因型为4—13种,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69个基因型,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5以上。基于207对SSR引物在79份种质中扩增出的位点信息,构建了79份种质的遗传关系图谱和居群遗传结构图。207对引物从遗传距离上将79份种质划分为7组,从居群结构上分为2组。79份品种遗传多样性较高,部分品种聚类结果与系谱图相符。【结论】构建了79份材料的聚类分析图和居群遗传结构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79份材料的亲缘关系。由于桃复杂的遗传背景,不能依据单一特性对品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判定。本研究筛选出的26对核心引物可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连锁性状的鉴定、桃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鉴定及保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桃21号’是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熟大果桃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65 g,大果510 g。果皮底色浅绿白色,成熟时50%以上果面着深红色。果肉白色,溶质,风味甜香,可溶性固形物12.6% ~ 13.9%,总糖11.2%,总酸0.37%,维生素C 0.127 mg ? g-1,品质优良。果核长椭圆形,粘核。在郑州地区3月下旬开花,8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140 d。花蔷薇型,花药白色,无花粉。3年生树产量约16.7 t ? hm-2,5年生树32.2 t ? hm-2。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育种课题组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优质油桃品种‘红珊瑚’为母本,以早熟油桃品种‘曙光’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杂交种子经低温层积,播种培育获得杂种实生苗163株,1998年春将杂种苗定植到育种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施氮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 本试验在大田网室盆栽条件下, 以‘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品种为材料, 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对象, 设4个施氮处理(N1, N2, N3, N4)和1个不施氮的对照, 评价不同施氮水平下苜蓿的受害程度, 并测定苜蓿根茎叶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施氮后2个苜蓿品种的受害指数均升高; 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7 d后, 2个苜蓿品种的受害指数均在N2处理下最高, 分别比对照高39.93%和20.06%; 受害14 d后, ‘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在N3处理下最大, 比对照高28.51%, ‘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在N1处理下最大, 比对照高23.97%; 在同一施氮水平下, ‘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明显高于‘甘农9号’。2)施氮后2个苜蓿品种根茎叶的生物量增加, 但叶茎比和根冠比降低, 生物量更多向茎秆中分配, 向叶片和根系中分配较少。3)苜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而茎秆和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施氮降低了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 促进了苜蓿根茎叶的生长, 但根冠比下降, 致使苜蓿的再生能力和耐虫性下降; 施氮后苜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使叶片合成防御物质的碳源不足, 进而导致苜蓿对蓟马的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试验条件下田间种植抗蚜品种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造成的影响,为将来抗蚜品种推广后拟采用的植保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在抗蚜地块早春不防治蚜虫和对照地块正常防治蚜虫的情况下,利用马来式网收集法、昆虫性诱剂诱捕法和目测调查法,在昆虫主要生长季节(3—8月),对抗蚜地块和对照地块内的昆虫群落组成和昆虫群落个体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全生长季节抗蚜地块共诱集到昆虫5955头,分属9个目;对照地块共诱集昆虫4606头,分属8个目。抗蚜地块诱集到的昆虫总数大于对照地块,抗蚜地块前期(3月下旬至6月下旬)诱集到的昆虫总数大于对照地块,后期数量基本一致。与对照地块比较,抗蚜地块中的优势昆虫种群(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总数存在发生高峰提前和总数增加的趋势。两地块诱集到的昆虫总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抗蚜地块中的多数中性昆虫和天敌昆虫的数量也存在发生高峰提前和总数增加的趋势。两地块益、害虫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因早春未防治桃蚜,抗蚜品种的应用会出现田间昆虫总数增多的现象,了解抗蚜地块内昆虫群落的发生规律,为未来抗蚜品种应用推广采用适宜的植保措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发一系列高通量、低成本的桃重要性状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标记,包括果皮有毛/无毛、果形扁平/圆形、果肉硬质/非硬质、DBF(Dominant Blood Flesh)红肉/非红肉、抗/感蚜等5对性状,加速桃优良品种培育,缩短桃育种年限。【方法】 本研究在控制这些性状的候选基因及位点附近300 kb内,利用已有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开发KASP标记,对已知表型的桃种质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最终获得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结果】 利用开发的5个性状的KASP分子标记对桃杂交分离群体和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标记鉴定结果与已知表型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杂交群体中果皮有毛/无毛性状分离比例为30﹕30,果形扁平/圆形分离比例为31﹕29,果实硬质/非硬质分离比例为27﹕26,抗蚜/感蚜分离比例为49﹕46,均符合孟德尔遗传1﹕1的分离定律。【结论】 开发的KASP标记可高效检测桃果实外观、抗性、肉质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在基因型鉴定、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Malectin(PF11721)、Malectin-like(PF12819)和Pkinase(PF07714)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鉴定桃(Prunus persica)基因组中全部MRLK类受体激酶(Ma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家族成员,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桃绿蚜侵染不同时间MRLK在抗蚜和感蚜品系材料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共获得41个MRLK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分布在桃的8条染色体上。家族成员氨基酸数量介于391 ~ 1 035 aa,分子量44.05 ~ 115.09 kD,等电点5.38 ~ 9.16。分析系统进化树发现拟南芥、水稻和桃的MRLK家族分为5个亚组,其中桃MRLK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Ⅱ和Ⅲ亚组上。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家族成员启动子包含光、激素以及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桃绿蚜侵染结果表明,桃MRLK家族中19个基因在5个桃材料中均未表达,15个基因在抗蚜品系‘P5868’与其他4个材料之间无差异表达。PpMRLK2、PpMRLK9、PpMRLK22、PpMRLK23、PpMRLK24、PpMRLK26和PpMRLK32在抗蚜品系‘P5868’中表达量比其他品系高,其中PpMRLK26表达量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抗蚜品系‘P5868’中表达的22个MRLK呈组成型表达,蚜虫侵染处理不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综上,推测PpMRLK26可能调控抗蚜品系‘P5868’的抗蚜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以‘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花和叶片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萼中,黄肉突变体的总类胡萝卜素水平为‘中油桃9号’的5.7倍,其中的β–胡萝卜素为‘中油桃9号’的19.6倍;除DXS和LCY-E外,突变体花萼中无论是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基因,还是降解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在花瓣中,两个材料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各类胡萝卜素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突变体DXS、HDR、PDS、LCY-E、CHY-B和CCD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ZDS、NCED1和CCD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中油桃9号’。在叶片中,‘中油桃9号’和黄肉突变体均以β–胡萝卜素、紫黄质、9–顺式–紫黄质和叶黄质为主,幼果期时两个材料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无显著差异,果实成熟后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总量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自花后55~80 d,仅CCD4的表达模式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一致,因而认为CCD4的表达差异是两个材料后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