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B,Mo,Cu,Zn,Fe,Mn六种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水平,分布,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森林土壤中的全B、Zn、Mn含量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属于较低或很低的水平;影响全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质地和pH值.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Zn、Fe外,其它四种元素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含量,属于很低水平;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质地、全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18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地、16年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地及采伐迹地2010年降雨集中期内的径流量,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尾叶桉人工林累积径流量(211.28m3/hm2)与采伐迹地(204.05m3/hm2)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林(83.76m3/hm2)(p<0.05);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径流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01,2.69,2.97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31,0.18,0.19mg/L,不同林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林地氮素径流流失均以铵态氮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620.33,196.14,486.15g/hm2,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为40.66,13.64,33.45g/hm2,3种林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氮、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枫树山林场4个分场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枫树山林场森林土壤的pH值偏低,除毛竹林外,一般都在3.7以下,这很可能是由于市区工业污染所致;②大部分土壤供P水平较低,供N水平中等,供K水平稍高,土壤一般不缺K;③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在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中,以天然阔叶林林下土壤肥力最高,20年生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林下土壤肥力高于30年生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其它林分则未表现出规律性;④在所研究的4个分场中,土壤肥力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污泥施用下园林植物生长适应性和重金属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污泥施用下园林植物单种和混种的生长适应性以及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和重金属修复的园林植物组合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园林树木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园林地被植物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和鹅掌柴Schefflera odorata为供试植物,以不种植物为对照,设置4种植物单种、秋枫分别与3种地被植物混种共7个处理,开展6个月的污泥添加盆栽试验,分析植物干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根系形态、植物重金属积累量和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与秋枫单种相比,混种合果芋显著降低了秋枫干生物量、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和根系活力;与鹅掌柴混种则显著提高了秋枫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以及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与秋枫混种的合果芋干生物量、根体积和根系CAT活性显著高于合果芋单种。与秋枫单种相比,混种山菅兰的秋枫Cd积累量提高了238.73%,混种...  相似文献   
15.
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利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按群落类型计算了各群落的总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不同层次和不同径级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各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4.5379-9.3591,均匀度为0.1782-0.42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672-3.6691,均匀度为0.6637-0.8119,其数值下鼎湖山和粤北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的相关研究接近,但物种丰富度则较低,多样性指数值的高低与各群落所受干扰程度有关,受干扰程度最小的“荷木+中华锥-九节”群落,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同时各群落的幼苗层均具较高的多样性指数,显示出群落有较强的天然更新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主要森林类型林下土壤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了粤北、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4个地区林地土壤有效Zn、Cd含量、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后二者与有效Zn、C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广东林地土壤A层有效Zn、Cd质量比分别为2.770和0.045 mg·kg-1,B层分别为1.071和0.013 mg·kg...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开发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污水现场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常规二级污水处理的氧化沟工艺改造应用于污染湖泊,并用植物浮岛和填料加强,形成一套对被污染的水体及其污染源进行系统处理的工艺。结果表明,本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秋冬2个季度COD、SS、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60%、75.78%、72.60%和52.06%。在夏秋季处理污染的湖水时,进水平均COD、NH4^+-N和TP为42.7、13.1和1.09mg·L^-1,出水时降为25.1、6.4和0.38mg·L^-1。本工艺一次性投资低,且节约大量的污水集中费用以及占地费用;而且适应性广,可同时处理污染水体及其污染源废水,可推广应用于具有湖泊、鱼塘、河涌等的污水处理现场,特别是农村乡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赤红壤、赤红壤+泥炭土(1∶1,V/V)、泥炭土3种基质及50%、75%、100%田间持水量3种含水量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种类和含水量处理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赤红壤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增加,但幼苗在实验期内全部死亡;在赤红壤+泥炭土基质和纯泥炭土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且100%田间持水量严重抑制泥炭土中辣木幼苗生长;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辣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65%,幼苗株高达33 cm,辣木幼苗小叶片数量达30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质种类、基质含水量、基质种类-含水量交互作用均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小叶数有显著影响。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有利于辣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阔叶混交林的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通过隶属度函数和偏相关分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结合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5种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林分土壤容重变幅为1.24~1.29 g·cm~(–3),pH变幅为4.11~4.24,有机质含量为21.43~28.18 g·kg~(-1),速效磷含量为1.12~1.4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40.62~55.2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106.12~132.28 mg·kg~(-1),全氮含量为1.03~1.45 g·kg~(-1);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属于中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属于很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下水平,碱解氮含量为中上至高水平。阔叶混交林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部分人工林。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起最重要的作用,速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4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土壤肥力大小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思林桉树林。【结论】阔叶混交林可以更好地积蓄土壤肥力,桉树林的土壤肥力较低,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酸度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土壤养分、种植年限、种植方式(林下和非林下)等3个重要因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品质核心指标寡糖含量的影响,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的巴戟天种植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方法 在广东省德庆县巴戟天道地产区选择18个非林下种植点,采用随机多点采样法采集土样和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和巴戟天肉质根寡糖含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不同生长年限与巴戟天寡糖含量的关系;分别采集林下和非林下种植的巴戟天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探究林下和非林下种植方式巴戟天的品质差异。结果 土壤pH与巴戟天蔗糖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寡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钾与1-蔗果三糖、耐斯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年生巴戟天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长年限的巴戟天,4年生巴戟天的1-蔗果三糖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巴戟天。林下种植巴戟天的品质优于非林下种植。结论 提高土壤中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可以提高巴戟天品质,4年生巴戟天的药材品质最佳,林下种植有利于提高巴戟天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