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镀废水污染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提取法对电镀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Cr、Ni、Pb和Mn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区土壤中多种形态的Cu、Cr和Ni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以它们的有机结合态的差异最为显著。在污染区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占总量的28.0%、58.2%和17.4%,而对照区土壤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仅为总量的9.6%、35.2%和9.2%。污染区较对照区土壤中Mn的总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可交换态Mn的含量显著增加。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Pb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均无显著差异。电镀废水的污染使得水稻田土壤中Cu、Cr和Ni含量及其有效性显著升高,同时可导致Mn的化学形态发生改变,提高了Mn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叶面肥施用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面肥相对化肥有较多优点.实验表明,施用叶面肥除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外,还可以防治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在保证产量和病虫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施用叶面肥可使农药用量减少一半;未施用叶面肥大白菜病害是施用叶面肥的1.2-1.5倍,虫害比约为6倍;而施用叶面肥大白菜和西瓜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1倍和1.25倍.叶面肥施用的生态效益明显,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固氮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吸附剂对土壤的固氮吸附作用。[方法]通过室内和实地的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吸附剂对土壤中氮素的固定作用。[结果]室内试验的3种吸附剂中,竹炭对氮的吸附能力最强,泥炭次之,沸石最低;吸附的氮素中,铵态氮所占的比例较大,硝态氮所占的比例较小。蔬菜地试验的4种吸附剂中,活性污泥对氮的吸附能力最强,泥炭和炭质页岩次之,竹炭最低。吸附剂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氮素的流失,对农业生产和水环境保护产生良好的效益。[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产中氮吸附剂的选择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炭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包膜材料,根据涂膜量不同制得BCCU1和BCCU2 2种竹炭包膜尿素,然后通过土壤淋溶试验、土壤氨挥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自制包膜尿素(BCCU)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吸附率、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其中,KCl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初始浓度为1850mg·L^-1时,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下降17.3%和35.2%。由Langmuir方程得出的饱和吸附量b可以认为,6种化肥对土壤吸附Cr(Ⅲ)的抑制作用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由DeBoer-Zwikker方程推算出土壤中Cr(Ⅲ)的吸附势岛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对照(CK)。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含铬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开采活动引起的生态失衡、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调查了广西全洲、荔浦、板苏和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区域植被情况,提出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原则、恢复过程、恢复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正在进行的广西锰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采样、室内分析方法,研究调查了广西泗顶铅锌矿周边土壤及该区14种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显示,铅锌矿区土壤已受到Pb、Zn的严重污染,矿区土壤中的Pb、Z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于320,为极强生态危害.Cu、Cr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都小于40,为轻微生态危害.分析表明,采矿冶炼活动对矿区重金属含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Pb-Zn、Pb-Cu的同源性很高,Cr则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元素的积累特征.矿区14种优势植物对Pb、Zn、Fe、Mn、Cu、Cr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但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达到超积累植物所规定的临界值,其中芦苇、白芒、蒲公英、蜈蚣蕨对Pb、zn有较好的富集特性,可以作为潜在的Pb和Zn污染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18.
以平衡吸附Cr(Ⅵ)后的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为研究对象,选用解吸液类型、浓度、流速和温度为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具体解吸附特征、机制及材料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5种常见解吸液(HCl、NaCl、NaOH、NaHCO_3和H_2O)均难以在短期内将吸附平衡Cr(Ⅵ)的PBGC-Fe/C进行完全解吸附处理,其中NaCl、H_2O和HCl解吸液对Cr(Ⅵ)的解吸率只有1%左右,表明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已被吸附在材料表面的Cr(Ⅵ)难以被溶出;选用NaOH作为解吸液进行动态解吸研究,在解吸液浓度为1 mol·L~(-1),流速5.14 mL·min~(-1),温度35℃条件下,105 min完成解吸,解吸率高达97.25%;平衡吸附Cr(Ⅵ)后的PBGC-Fe/C表面存在的CrO2-4与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要解吸机制,同时伴随着物理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纪锐琳  朱义年  张爱莉  张学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4-8286,8289
[目的]对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进行研究,寻找高效、廉价、生产工艺简单的包膜氮肥。[方法]以竹炭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包膜材料,制得2种不同包膜厚度的竹炭包膜尿素(BCCU);通过玉米的土壤淋溶试验、土壤氨挥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自制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结果]竹炭包膜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其氮素的29d累积淋出率比普通尿素低9.93%~16.27%;施用竹炭包膜尿素的氨挥发量显著低于普通尿素,降幅为16.66%~31.8%;施用竹炭包膜尿素的玉米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2.8%~24.1%和10.50%~16.99%。[结论]竹炭对尿素中氮素不仅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挥发,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