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奥利亚罗非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A-PCR(long amplific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方法获得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全长16 632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长度为931 bp的主非编码区.A、T、G、C碱基的组成分别为27.89%、25.50%、15.62%、30.99%.基因排列与罗非鱼属的其他物种一致.13个蛋白质基因除COX1用TGT做起始密码子外,其他均以ATG为起始,终止密码子除COX2、Cyt b、ND4为不完整的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做终止密码子.22个tRNA的二级结构都具有典型三叶草结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罗非鱼属与丽鱼科(Cichlidae)其他物种分开,聚为单系群,其中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莫桑比克非鱼和罗非鱼KM-2006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以及丽鱼科系统进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雌、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对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雌、雄吉富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11对SSR引物中有10对能获得稳定的目的条带;每个SS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在2~4个之间,雌性罗非鱼的平均等位基因(Na)2.9个,稍高于雄性的2.8个;雌、雄吉富罗非鱼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4183和0.415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048和0.3932,属中度多态;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0908和0.9132。此外,SSR基因座PRL-SO2在雄鱼中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P〈0.005)。上述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雌、雄群体的SSR多态性基本相同,推测这两者基因组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4.
4个品系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对吉富罗非鱼抗病F_4代、未选育的F_0代、"百桂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进行同塘混养,比较4个品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的差异。结果显示,4个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绝对增质量率和肥满度均为F_4代百桂F_0代奥尼;平均特定增质量率依次为F_0代奥尼百桂F_4代;且F_4代平均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养殖成活率为奥尼F_4代F_0代百桂,且奥尼与其他品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遗传相关性统计发现F_0代和奥尼以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F_4代和"百桂品系"以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系数最高,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经过选育吉富罗非鱼抗病F_4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成活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5.
放养规格、养殖密度和水深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分别设置了不同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池塘水深进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苗种的放养规格对养殖效果有明显影响,放养规格为2.5 ~2.7 cm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成鱼规格和成活率均高于放养规格为0.8 ~1.0 cm和1.2~1.5cm的试验组.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放养密度为1500尾/亩的试验组,收获的商品鱼规格最大;而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最高.不同池塘水深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深2m时,商品鱼的规格、产量及养殖成活率均最高;水深1 m时,各项养殖指标均最低.  相似文献   
26.
朱佳杰  沈夏霜  付强  陈明  周宇  谭芸  甘西 《水产学报》2013,37(12):1821-1828
为研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肝脏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感染胁迫下24 h、48-144 h、12 d与对照组(未感染)肝脏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3个实验组的蛋白质图谱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共有30个蛋白点发生显著改变,其中13个表达上调,17个下调,2个下调蛋白点在感染12 d组消失。通过MALDI-TOF-MS MS/MS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功能分类,发现它们涉及到能量代谢、细胞防御与应激、消化免疫、抗氧化与排毒等许多方面。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吉富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胁迫的抗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及吉富罗非鱼抗病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相似文献   
28.
为了寻求家兔合理的超排方案,构建获得家兔卵子和胚胎的实验平台,进行3个试验:Ⅰ比较不同剂量(40、50、60、70、80和90 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 SG)对家兔超排效果的影响;Ⅱ比较不同的促卵泡素(FSH)处理方法(恒量法和递减法)对超排效果的影响;Ⅲ比较手术后重复超排对家兔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过80 IU的PM SG超排处理后,日本长耳白兔卵巢平均排卵点数和平均回收卵子数都显著高于40、50、60、70和90 IU组(P<0.05);(2)用FSH递减法、恒量法和80 IU PM SG超排处理时,日本长耳白兔卵巢平均排卵点数和平均回收卵子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3)进行一次手术后重复超排,手术后重复超排的新西兰兔与术前超排效果相比,卵巢平均排卵点数和平均回收卵子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4)激素处理不同品种的家兔,左右两侧卵巢排卵点数和平均回收卵子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1)应用PM SG进行母兔超排处理时,80 IU剂量的超排效果比较好;(2)应用FSH时,采用递减法和恒量法得到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在实践中两种方法均可用;(3)适宜的PM SG剂量(80 IU)对兔子的超排效果与FSH相似,在兔子超排处理时,可用PM SG代替FSH;(4)两次手术过程并不会影响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鱼类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减少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了一种基于Sim基因高效、敏感的海豚链球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并对739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海豚链球菌,而不能检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等8种参考菌株。对海豚链球菌DNA最低检测限为5.32拷贝/μL;对739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8种鱼类海豚链球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7.67%,池塘水和海水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16.67%;该菌主要发现于罗非鱼脑组织中,其平均检出率为27.04%(43/159),而其他鱼类则主要发现于皮肤,平均检出率为24.14%(42/174);阳性样品主要来自于2014年6月至9月期间,占总检出率的6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