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西省主栽大豆品种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为大豆营养品质、遗传育种、食品加工与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在半工业性装置中,采用流态化和部份氧化技术完成了处理量12吨/日木屑的热解,试验证明操作运行平稳满意,木焦油收率为木屑(含水10%)的13.5%,木屑炭收率为14%,与其它热解方法相比,本过程具有投资省、过程简便。因此这一试验的成功为综合利用木材和开发流态化工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3.
以强筋冬小麦商优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肥-固氮菌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固氮菌肥用量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氮菌肥用量为150 kg/hm2、施氮量在165~240 kg/hm2时,小麦品质最佳,穗数、产量等参数均达到较理想状态,施氮过高或不施氮都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施氮量在240kg/hm2时,湿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优;施氮量在165 kg/hm2时,取得最大产量(9 060 kg/hm2),千粒质量达到峰值(47.7 g);不施氮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随着氮肥用量不断加大,残留在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也不断升高;随着氮肥的追加,在0~315 kg/hm2之间,氮素的盈余量一直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在3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对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生产实践中的施氮量可根据需要(侧重产量还是侧重质量)在这一范围内进行选择和取舍。推荐氮肥和菌肥施用量分别约为200、150 k...  相似文献   
104.
微生物菌剂青贮饲料饲喂肉牛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育肥肉牛对粮用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采用壮乐美青贮发酵剂对粮用玉米秸秆黄贮,并进行饲喂肉牛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微生物菌剂的青贮饲料饲喂的肉牛,和全株青贮饲料的差异性不显著,与传统黄贮饲料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5.
越冬前增温对商麦156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越冬前增温对商麦156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6—2017年在可移动温室内部进行小麦越冬前增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前增温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实际气温下积温达到481.7℃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增温后积温达到543.4℃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低。可见,越冬前增温过高并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提高。3个增温处理下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在积温达到518.4℃时,产量三要素均为最高;但是当积温达到543.4℃时,产量三要素又有所降低。所以,适度的增温对小麦单产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以鼠茅草(Vulpiamyuros)、白三叶(Trifoliumrepens)和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作为黄土高原区苹果园草地建植品种,以清耕为对照,同步分析3种种草处理对黄土高原区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草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固酸比、糖酸比、单果重及一级果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了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P<0.05)。3种种草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趋同,其中鼠茅草处理效果最佳。因此在黄土高原区苹果园地面管理中应用生草技术时,可优先考虑种植鼠茅草,其次为白三叶和百脉根。  相似文献   
107.
皖两优100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皖25S与优质抗旱恢复系DJ10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旱性好、父母本生育期相同易制种的优良特性,2021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8.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朱倩 《花生学报》2023,(1):8-15+32
本研究自全国不同产区的花生荚果上分离到细菌菌株680株。离体试验表明,66%以上的细菌菌株对黄曲霉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最高可达90%以上;活体试验发现,拮抗菌对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达73.1%~88.5%,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抑毒率达72.6%~80.8%,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53抑毒率和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8.5%和80.8%。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对花生上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促生作用明显,其中菌株B53效果最高,抑毒率和促生率分别达到80.5%和9.5%,其次为B84和B102,分别达到76.3%、71.3%和4.5%、6.2%,生防潜力巨大。拮抗菌代谢物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53代谢物抑菌作用最强,培养液、上清液和蛋白粗提物抑菌率分别可达95.8%、95.5%和90.2%。另外,拮抗菌B53在花生根部的定殖能力和存活力较高,且能够显著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区系,提升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为筛选氮高效小麦品种,探究适宜的评价方式,采用大田试验对14个小麦品种的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光合指标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处理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3个氮效率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各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存在差异:V12、V13在拔节期至灌浆期,V01、V04、V05品种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差异明显,V02、V03、V08品种在拔节期差异明显,V07、V09品种在灌浆期差异明显,表明拔节期、灌浆期对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形成、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形成极为关键,可以作为评价氮效率的重要指标;氮高效品种V01、V04、V05和V07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在所有品种中均最高,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而实现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稳定;而氮低效品种V06、V14和V12的净光合速率在施氮和不施氮的条件下均最低,从而不能够保证后期产量的形成,说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能够客观地反映氮高效品种的特性,从而可以作为评价氮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指标;根据各品种的小麦产量,筛选出氮高效、高产小麦品种遂选101、商麦156、商...  相似文献   
110.
为了鉴定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利用同源性分析鉴定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利用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组蛋白进行结构域鉴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对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存在16个H2A,13个H2B,12个H3,9个H4和4个H1;对蛋白结构分析时发现玉米组蛋白保守结构域的数量和序列在同一亚族中高度保守,并且在不同物种中也非常保守;对玉米组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进行分析,发现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数据分析,发现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胁迫下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全基因组层面对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明确了玉米中组蛋白的编码基因,揭示了组蛋白编码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