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为了筛选出适宜靖远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青贮饲料作物品种,引进了鲁单9066、金岭17、金岭27、豫青23、奥玉5个饲用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均比当地品种豫玉22产量高,尤以金岭27表现最佳、产量最高,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52.
53.
将从国内部分区域搜集到的12种小麦分别于10月和2月下旬以及5月和7月上旬播种,并对其结实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特性小麦品种在减数分裂期因遇到高温而造成不育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数分裂期遇到高温结实率较低,种植区域的温度和环境直接影响结实率。秋季播种小麦时,河南品种在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和日低温分别处在22.4和12.0℃左右时,结实率为62%~79%;陕西品种的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处在20~24℃,低温处在12.0℃左右时,结实率为42%~71%。同样是春小麦,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的品种相比,引进的品种处于减数分裂期且遇高温时结实率明显降低,热带小麦生育品种的亲本可选择范围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54.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造成小麦区域划分明显;小麦栽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所有环境条件尽可能适宜,以充分挖掘作物遗传潜力。论述了小麦栽培的特点,指出了不同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在生产中制定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保证粮食的稳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蛋白质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以及亚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荣良燕  柴强  姚拓  张榕  冯今  杨浩  曹蕾  朱倩 《草业学报》2015,24(2):22-30
通过测定16株供试菌株的固氮酶活性、溶磷量、分泌生长激素能力以及拮抗病原菌特性,筛选出5株优良促生菌,将其与1株豌豆根瘤菌(ACCC 16101)制成复合微生物接种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复合微生物接种剂替代部分化肥对豌豆间作玉米体系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接种剂在210 d的储存期内有效活菌数均大于3.0×109 cfu/mL,符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7-94)。与使用100%化肥相比,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接种剂替代20%化肥后,豌豆成熟期的根长增加3.18 cm(P<0.05),豌豆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干重分别增加0.88和2.39 g(P<0.05),豌豆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粒重、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个、0.5个、0.63 g、0.64 t/hm2(P<0.05);玉米开花期株高增长8.91 cm(P<0.05),玉米穗重、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33 t/hm2、1.87 t/hm2(P<0.05)。复合微生物接种剂替代20%化肥使豌豆、玉米分别增收972.00元/hm2、3835.05元/hm2。  相似文献   
57.
正商麦156系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11。1特征特性商麦1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2~233.8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春  相似文献   
58.
镉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时期对镉胁迫的耐性及镉毒害机理,以商麦156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镉胁迫(0、0.04、0.4、0.8、1.2 mmol?L-1)的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0.04 mmol?L-1)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镉(≥0.4 mmol?L-1)对其有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且在0.4-1.2 mmol?L-1范围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鲜质量和地下部干鲜质量均随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略微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0.04 mmol?L-1时最大,较对照提高6.99%。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三者变化规律类似,均随镉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至1.2 mmol?L-1时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61、5.20和7.99倍。镉浓度0.4mmol?L-1时,小麦叶片 SOD、POD和CAT活性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49.32%、85.34%和40.59%,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继续增加Cd浓度其活性降低;而APX活性则在镉浓度0.04mmol?L-1时最高,然后随镉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小麦高产氮、磷、钾施肥模型进行设计,构建以小麦整体产量为整体生产任务的函数氮、磷、钾施肥三元二次全数据设计模型和氮、磷、钾单方面因素效率等,并借助数学模拟因素选值的频率探究,选定出各个设计的最优施肥策略和最优小麦产量,再依据施肥策略和相应的小麦产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氮、磷、钾3种肥料元素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小麦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以期为我国高产小麦种植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工业生产不断更新,农业领域技术应用也开始进行相应升级与创新。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作为现代化农作物种植核心目标及农业科研主要课题,对生产力的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麦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原料和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加大对优质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结合优质小麦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出优质小麦有效推广的对策,以期为小麦种植户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