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农用无人机多传感器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为实现小麦育种过程中大规模育种材料表型信息快速高通量获取,该文分别从无人机平台优选、农情信息采集传感器集成及数据处理与解析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发了一套农业多载荷无人机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系统。该系统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平台,并集成高清数码相机、多光谱仪、热像仪等多载荷传感器,提出了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几何精校正模型,实现多载荷遥感数据几何校正。该系统操控简便,适合农田复杂环境条件作业,能够高通量获取作物倒伏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冠层温度等育种关键表型参量,为研究小麦育种基因型与表型关联规律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3.
小麦三个品质性状微量检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  李曼  江伟  朱冬梅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2):1651-1655
为探讨小麦育种中简单、可行和高效的品质选择指标,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借鉴,对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在本单位育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硬度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年份表现稳定,是有效、可靠的选择指标;SDS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基因型间的变异较大,可作为一个能反映总体品质水平的选择指标;蛋白质含量在基因型间变异系数小,受环境影响大,用于早代选择效果不理想。品质育种中可根据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进行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为培育灌浆快、脱水快的少(免)晾晒小麦品种提供选择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定灌浆与脱水指标,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结果】籽粒灌浆呈“S”型“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较大,花后30 d籽粒干重均达35 g以上,灌浆持续期较短;扬麦15灌浆速率仅次于上述3个品种,但灌浆持续期最长;宁麦13、扬麦20、扬麦22灌浆速率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3个灌浆时期灌浆速率R2>R1>R3,花后30 d灌浆基本完成。籽粒灌浆完成后进入脱水阶段,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高,扬麦15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2 d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灌浆速率大,灌浆完成早,籽粒脱水快。花后30 d粒重>35 g可作为育种材料灌浆快慢的选择指标,生理成熟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可作为衡量小麦品种脱水快慢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新品种穗发芽抗性及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长江中下游麦区主推品种的穗发芽(PHS)抗性,筛选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探讨简单、高效测定穗发芽的方法,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穗发芽法(GP)、降落值(FN)法和搅拌值(SN)法对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田间穗发芽率与FN、SN呈极显著负相关,FN法与SN法均可作为评价小麦穗发芽抗性的有效方法。SN与F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7,SN法测试时间短,样品用量少,品种间SN变幅大,能更准确地鉴定穗发芽抗性差异小的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皮小麦鄂麦170、襄麦35、红皮小麦宁麦19、宁麦21、信麦8811、皖西麦0638和宁麦23为一类,田间穗发芽率最高为62.36%,FN150 s,SN100 cp,穗发芽抗性弱;扬麦25、扬麦23、扬富麦101、扬麦16、苏科麦1号、扬麦20、宁麦22、镇麦10号、扬麦21为二类,田间穗发芽率小于1%,FN250 s,SN900 cp,穗发芽抗性强;其他品种抗性中等,为三类。综上,SN法是鉴定穗发芽抗性的高效方法之一,可把SN900 cp作为抗穗发芽指标。本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麦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筛选及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朱冬梅  胡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88-19693
在对四川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状况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和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而通过定量近似计算各产业对农民工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定性分析四川省1999~2008年各产业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论证了不同的产业和行业与农民工就业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7.
为给选育籽粒灌浆快、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材料与技术支撑,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获得的158个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检测到5个与灌浆速率相关的新的QTL,分别位于3AL、4DL(2)、6AL和 7AL上,可解释3.4%~9.3%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AL(2)和4DS上,可解释3.9%~9.2%的表型变异;首次检测到3个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的QTL,分别位于3AL和4DL(2)上,可解释2.7%~7.5%的表型变异。扬麦16提供与灌浆速率和千粒重相关QTL的增效基因,累加了定位到的全部籽粒灌浆快和粒重高的位点;扬麦22提供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QTL的增效基因。扬麦16和扬麦22可用作选育早熟、大粒小麦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8.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膜下滴灌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设置膜下滴灌(DI)、裸地滴灌(OI)、沟灌(FI)和漫灌(CK)共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较漫灌处理(CK)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SPAD值,且以膜下滴灌增幅最为显著,各生育期平均较处理CK高22.22%~49.58%。马铃薯全生育期内,膜下滴灌处理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且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显著高于漫灌处理CK(P0.05)。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较漫灌处理CK增幅达到最大,处理DI、OI和FI净光合速率值分别较CK高88.50%、63.34%和41.88%,蒸腾速率值高30.07%、26.80%和19.17%,气孔导度值高26.32%、19.30%和12.28%。膜下滴灌马铃薯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经济产量分别较裸地灌溉、沟灌和漫灌处理高10.56%、29.80%和58.72%;水分利用效率高5.99%、34.80%和150.23%。综合考虑,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较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养成教育的根本目标指向,以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对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程序的设计上。比较和分析这种差异,并从中汲取有益经验,有利于当今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更加有效地道德养成教育乃至整个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