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不同剂量N^ 、Ar^ 离子处理不同类型粳稻干种子,出现出苗率降低或提高,后代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单株产量及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发生变异,并且具有稳定遗传性;剂量、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离子束技术进行粳稻农艺经济性状、稻米品质改良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技界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而农业信息化又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苏州市不断助推农业信息化发展,尤其是加大了现代农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简单介绍了苏州御亭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浅析了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3.
以苏香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氮水平对苏香粳3号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的影响,其趋势表现一致,在N10处理下最高,其次是N0、N15处理,N20处理最低,消减值表现为相反的趋势;(2)种植密度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相反;(3)从对施氮量、种植密度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消减值的回归分析看出,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消减值的主导因子均为施氮量,其次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4.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 Taq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5种因素的4个水平对香稻不育系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适合香稻的ISSR-PCR反应体系:1.0 U Taq酶、2.5 mmol/L Mg2+、40 ng模板DNA、0.25 mmol/L dNTP、0.1μmol/L引物浓度。进一步验证试验表明,在该体系下将筛选的13个ISSR引物对15个香稻不育系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稳定、清晰的条带。  相似文献   
35.
86优242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用BT型不育系863A与大穗型粳稻恢复系H6的改良后代H6-2(R242)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抗性较强,抗倒性较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以上标准。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6.
通过培养皿和田间浓度梯度试验,研究了普施特除草剂对水稻干谷、芽谷、秧苗、发芽性状、苗高、干物重及穗粒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普施特浸种和处理芽谷后,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芽,抗除草剂品种显著轻于常规品种;(2)苗期用不同浓度普施特处理后,只有在高浓度(3000 mL/hm2)下,抗除草剂品种的生长发育才受到明显的抑制;常规品种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下,株高和单株干物重均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最后逐渐消亡;(3)高浓度(2250和3000 mL/hm2)普施特对抗性水稻株高和穗粒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7.
简要介绍了苏香粳3号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保香栽培的技术思路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太湖糯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纯氮300 kg/hm2、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条件下,产量达最高水平,为9299.45 kg/hm2。(2)不同施氮处理产量的差异首先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引起的,其次为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3)产量与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关系密切,而与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关系不明显。(4)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分蘖成穗,但前期施用氮肥过多,反而会使无效分蘖增多,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39.
中熟晚粳糯太湖糯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糯2号曾用品系名苏2-52,组合为农垦57/L鉴9//太湖糯,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高产、糯性好、茎秆较粗、耐肥抗倒、较抗稻瘟病、移栽和直播稻兼用,适宜在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早播,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水浆管理,加强病虫草害治理等。  相似文献   
40.
浙粳优1758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浙粳6A和强恢复系浙农恢175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抗性较强,产量潜力高,适应性较广,适合江苏省南部稻区种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