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3篇
  61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对黑土中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调节黑土碳循环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2018年选取其中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 三个处理进行秸秆微区田间试验。这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分别再设加入1 cm 长玉米秸秆6000 kg/hm2的处理(CKS、NPKS、MNPKS)和不加入玉米秸秆的处理(CK、NPK、MNPK),共6个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后置于PVC框(长0.9 m、宽0.6 m、高0.6 m)内,PVC框上端高于地面20 cm。在PVC框埋入土壤60天(夏季)、150天(秋季)后,取土样测定理化性状及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N)含量。微生物真菌残体碳和细菌残体碳含量依据各氨基糖含量计算。  【结果】  与CK相比,NPK和MNPK处理能够促进氨基糖在土壤中的积累,其中第60天氨基葡萄糖分别显著增加18.81%和105.36%;胞壁酸分别显著增加19.62%和129.30%。两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而且MNPK处理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量较CK处理高出近1倍。各处理中真菌残体碳含量要远高于细菌残体碳含量,两种施肥措施均会降低真菌残体碳占微生物残体碳的比重,说明施肥会增加细菌在这一过程中对黑土有机碳积累的贡献。NPKS处理氨基葡萄糖占总氨基糖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MNPKS处理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所占百分比也在第60天、第150天这两个时期内逐渐上升,表明真菌细胞死亡残体积累量在增加。  【结论】  添加秸秆后的MNPK处理促进了黑土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NPK处理与秸秆添加相结合可以提高真菌残体碳在微生物残体碳中所占比重。因此,施肥和秸秆添加会使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残体的积累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长期不施磷与施磷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黑土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供试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2018年选择其中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有机肥(NPK+M) 4个处理小区,采集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恒温平衡法测定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并由此计算得到磷最大吸附量(Qm)、吸附亲和力常数(KQ)、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解吸量(Dm)和解吸率(Dr)。  【结果】  随着平衡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均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与不施磷处理(CK和NK)土壤相比,施磷处理(NPK、NPK+M)减少了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的解吸量。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在0—60 cm剖面上的Qm和MBC值分别降低了4.94%~63.46%和15.90%~75.18%,Dr值增加了8.52%~474.0%,以NPK+M处理变化量最大。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上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4.40%~145.5%和12.77%~50.07%,游离态铁铝氧化物(Fed+Ald)含量降低了5.14%~11.35%。冗余分析表明,不施磷处理土壤的有机质、Fed+Ald和全磷,以及施磷处理中的Fed+Ald、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p+Alp)、pH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解释了不施磷和施磷处理全部变异的77.59%和90.62%。土壤有效磷(Olsen-P)与磷吸附饱和度(DPS)相关关系表明,所研究的黑土DPS环境界限值为8%左右,NPK+M处理中3个土层的DPSM-P值(由Mehlich-3 浸提的磷、铁和铝计算)为7.77%~25.96%,DPSO-P值(由Olsen-P和Qm计算)为17.24%~24.75%,均高于此环境界限值,具有磷素流失的风险。  【结论】  长期施磷降低了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解吸量。长期不施磷肥,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主要受有机质、游离态铁铝氧化物的影响。而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处理,土壤中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及pH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朱平 《中国蔬菜》1990,1(5):28-0
多花芸豆在湖北省鄂西州高山地区又名大四季米豆。其中开红花的也叫红花芸豆,开白花结白皮豆粒的也叫大白芸豆,在当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恩施市板桥区、大山顶、太山庙、石灰窑,巴东县绿葱坡区、建始县龙坪区、利川市齐岳山、福宝山和宣恩县格木营区等海拔1600~24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产品干豆粒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很受消费者欢迎,出口一吨多花芸豆可换回四吨小麦,多花芸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0.2%,脂肪11. 3%,碳水化合物50. 5%,每百克豆粒中含维生素B;1.56毫克和维生素 B21.02毫克,超过黄豆和小麦的含量。多花芸豆的用途广泛,可…  相似文献   
14.
红花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蔬菜》1991,(5):12-13
红花芸豆又名大四季米豆,主要分布在鄂西州高山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红花芸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0.2%。脂肪11.3%,碳水化合物50.5%,每百克豆粒中含维生素B_11.56毫克和维生素B_21.02毫克,超过黄豆和小麦的含量。红花芸豆的用途很广,可制作各  相似文献   
15.
16.
总结了2年引种示范扬麦15号的经验教训,对该品种的高产群体培育及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扬麦15号在免少耕条件下,适宜的穗数为26~28万/667㎡,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穗重,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途径。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搞好因种栽培,着力培育高效群体,提高功能叶片光合效率,延缓花后绿叶消亡速度,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优质高产。调控关键是控制好有效生育群体,把成穗率提高到45%~50%。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6.9亿美元,首次名列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水产品在大量出口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仅2001年至2002年下半年,欧盟委员会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造成国内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损失近6亿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培肥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黑土质量下降[1-2].长期以来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对黑土质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较多,而从土壤生物学活性角度研究的较少.土壤酶可使有机养分有效化,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动力.磷酸酶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酶类之一,是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重要酶,在土壤磷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4].目前国内外对土壤磷酸酶研究主要是不同措施之间磷酸酶活性的比较,且多限于研究某一个时期磷酸酶活性,很少详细研究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有关黑土磷酸酶活性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短期不同培肥方式上.但长期施肥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培肥条件下不同生长季黑土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理,为进一步评价磷酸酶在黑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有机氮形态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中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各层次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常量氮磷钾和倍量有机肥配施,有机氮中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最高,各组分含量在不同肥料处理中的顺序是酸不溶氮>氨基酸态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氨基糖态氮。不同施肥处理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与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土层的C/N比值在9.03~12.49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20.
丹顶鹤肺脏组织结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手段观察了一例成熟、正常丹顶鹤肺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超微形态。清楚的观察到丹顶鹤肺脏是由各级支气管、无数肺小叶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组成。肺小叶呈六面棱柱形,包括副支气管、肺房、漏斗和呼吸毛细管,而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气一血屏障很薄,內皮下基膜及上皮下基膜多融合在一起。肺房及漏斗壁上可观察到具有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