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1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翻译终止是蛋白质合成的最后一步,它包括肽酰t-RNA的水解以及新生肽链的释放。然而翻译终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终止过程,不仅有多种因素(如释放因子、终止密码子的上下游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影响翻译终止的效率,而且其本身也可以作为调节基因表达的一个控制点。影响翻译终止效率因素的研究,对于蛋白质翻译调控及某些遗传病、癌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大豆CAPS标记快速开发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豆SNP位点序列信息,选择合适的内切酶,进行混样PCR和酶切预筛选,建立了大豆CAPS标记的快速开发方法—gspCAPS(Genome Sequence Pool,CAPS)。设计合成了61对引物,在9个大豆品种中对gspCAPS方法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CAPS标记开发的效率,传统CAPS方法效率为40.98%(25/61),该方法效率高达86.21%(25/29),并且标记开发的正确性没有降低,维持在100%。本研究所建立的gspCAPS方法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对高效开发CAPS标记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以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真菌病基因,即几丁质酶基因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对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经Southern检测同时整合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转化频率为0.5%。将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扩繁至T2代,并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检测,4个株系的抗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分子生物学验证及RT-PCR检测表明2个外源基因在4个株系中均进行了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是将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得到的GsGST13 基因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造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SCMRP 构建成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农菁1号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其中2个转基因苜蓿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及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野生型苜蓿盐害不断加重,生长发育受抑制,叶片逐渐变黄、卷曲、萎蔫,而转基因苜蓿只受到轻微影响,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株高,鲜重,GST 活性和SOD 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 <0.05,P <0.01);同时株系G16和G50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比野生型植株提高了0.57% 和0.52%。说明超量表达GsGST13 /SCMRP 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了含硫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25.
甜菜氮糖代谢酶活力与蔗糖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步探讨了甜菜生育期间叶片和根体中氮糖代谢关键酶 NR、GS、Ru SPase、SS活力的协调关系以及蔗糖的积累转化。结果表明 (1)氮糖代谢酶活力及其相关性主要在叶丛形成期和块根增长期达到显著 ,这两个时期是通过氮素协调氮代谢酶活力 ,实现以正常氮代谢促进蔗糖积累和转化的关键时期。 (2 )在叶丛形成期 ,随施氮量增加 ,NR、 GS、 Ru BPase和 SS分解方向活力提高 ,蔗糖和单糖含量下降 ;生育中后期 ,随施氮量增加 ,NR和 SS分解方向活力增强 ,GS和 SS合成方向活力减弱 ,蔗糖含量下降 ,单糖含量上升 ,总糖量降低。 (3)氮素对糖分含量的影响是通过氮素对氮糖代谢谢酶之间的协调作用的结果。根体中 GS与 SS活力的矛盾贯穿整个生育期 ,GS对 SS催化方向的改变可能起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不同DNA提取方法对4种重要作物DNA提取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大豆、黄瓜、水稻、玉米的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4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DNA的质量和产率有显著差异。大豆、黄瓜、水稻采用CTAB法,玉米采用SDS法,其DNA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27.
选取生长旺盛的蓝莓幼嫩枝条作为外植体,以改良的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ZT和BA对不定芽的影响,以及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组合对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ZT 1.5 mg/L,蔗糖20 g/L适合外植体的诱导和增殖,增殖倍数可达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8.
籼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矮64S是全国第一个有使用价值的籼稻不育系,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性状,在育种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再生体系难以建立,不能用于遗传转化,通过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及接种方式的探讨,确定了不育系培矮64S的愈僵组织诱导培养基,使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达到56.48%;愈伤组织通过预分化,干燥处理等过程,分化率大大提高,可达到80%以上;同时建立了培矮64S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9.
对前期获得的转耐盐碱基因GsGST14的大豆株系HF55-GST14-1、HF55-GST14-2、HF55-GST14-3、HF55-GST14-4、HF55-GST14-5的T3代群体进行抽样PCR阳性检测,结果后代群体中转基因阳性个体比例高于80%,说明对这些后代群体的调查能够反映出GsGST14基因对转基因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因此对这5个株系的T3代群体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生育期、结荚习性、花色、叶形和蛋白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株系HF55-GST14-1、HF55-GST14-3与HF55-GST14-4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油分含量HF55-GST14-1显著高于对照,HF55-GST14-2显著低于对照。因此,5个转GsGST14基因大豆株系并未在农艺性状上产生较大的不良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GsZFP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苜蓿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野生大豆中获得的具有耐旱、耐冷特性的锌指转录因子GsZFP1基因,构建到以CaMV35S为启动子、E12为增强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CEOM中,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苜蓿品种农菁1号的子叶节,用含0.5mg/L草丁磷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70株抗性植株,用PCR检测得到20株bar基因阳性植株,将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GsZFP1基因的RT-PCR鉴定,获得3株RT-PCR阳性植株。结果表明,GsZFP1基因在苜蓿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