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1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矮丛蓝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矮丛蓝莓美登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植株再生和生根情况以及移栽基质与生长状况等,为蓝莓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改良WPM+ZT2.0mg/L+蔗糖20.0g/L+琼脂粉5.0g/L的培养基中,最适合蓝莓的增殖,生长状况良好,平均成苗数可达6.2,平均株高为1.5cm;在1/2改良WPM+IBA1.0mg/L+活性炭1.0g/L+蔗糖20.0g/L+琼脂粉5.0g/L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5.1%,平均根数达8.8条,平均根长为4.0cm,生长状况良好:移栽的最佳基质为园土:腐殖土:废苔藓(1:3:1),成活率可达80.9%,成活后的蓝蓉苗长搏良好.  相似文献   
62.
植物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渗透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以来,改善作物对渗透胁迫的抗性一直是育种学家们努力的目标。然而,由于渗透胁迫反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通过传统育种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渗透胁迫相关基因的不断发现,人们对植物抗渗透胁迫的分子机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植物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通过渗透胁迫相关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已获得了一些渗透胁迫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酚类物质对葡萄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携带质粒pBI1301 (含有GUS 和NPTII) 的根癌农杆菌转化葡萄胚性愈伤组织, 对比5 种酚类物质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阿魏酸与乙酰丁香酮相比, GUS 点数无显著差异, 最佳浓度为150 mg/L。芥子酸和丁香酸的效果也显著高于不添加酚类物质的对照。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以pAHC17、pCD29A质粒为基础,分别构建了玉米泛蛋白(Ubi)启动子调控的纤维素酶基因(BGLⅠ、CBHⅡ)与rd29A启动子调控的DREB1A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DB,pBDC。其植物选择标记基因为乙酰CoA转移酶基因(BAR),该载体适用于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BGLⅠ,CBHⅡ和DREB1A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大豆幼胚子叶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次生胚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5个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建立了胚性悬浮培养体系,并由悬浮体系增殖产生次生胚。系统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和浓度对体细胞胚诱导和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悬浮体系继代时间与胚成熟率和再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MSB 40mg/L2,4-D 6%蔗糖。高效球型胚增殖培养基为10mg/L2,4-D 1/2MS氮源 5mM谷氨酰胺 5mM天门冬酰胺。结果8周后的次生胚成熟率和再生率显著提高,到第12周分别达63%和35%,之后提高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66.
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构建了带有luxAB基因和parCBA/DE基因的重组质粒pHN208,并通过三亲本杂交法将该质粒导入6株大豆根瘤菌中,获得工程菌株。工程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发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HN208可在根瘤菌中稳定传代。比较了工程菌与出发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pHN208的导入不影响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简便的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为检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情况以及进一步筛选强竞争结瘤大豆根瘤菌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文章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 reesei)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 ,根据 Gen Bank上检索的 β-葡萄糖苷酶基因DNA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 ,用高保真酶 probest polymerase进行 PCR扩增 ,获得了 2 .5 0 kb的 DNA片段。将其克隆在 p U C18的 Sma I位点上。测序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 DNA序列与 Gen Bank上检索的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9.9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 10 0 %。  相似文献   
68.
玉米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选取11个东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自交系,以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了2,4-D、BA、L-脯氨酸、水解酪蛋白4个因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对II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添加4mg·L-12,4-D、0.5mg·L-1BA、750mg·L-1L-脯氨酸和250mg·L-1水解酪蛋白时,II型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49.66%。2,4-D是诱导II型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优化了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探讨了3个基因型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及平均外植体出芽数,甜1品种都为最高,分别为93.14%和1.35%。初步确定了蛭石附加1/8MS营养液为再生植株移栽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9.
盐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野生大豆是优良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材料。为了获得在植物渗透胁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研究以耐盐碱东北野生大豆(Glycine sojaL.G07256)为试材,利用前期构建的野生大豆碱胁迫基因芯片表达谱,从中选出一个在盐碱胁迫早期上调表达,经Blast分析预测属于C2H2类型的锌指转录因子(探针号Gma.17534.1.S1_at),命名为GsZFP1。对GsZFP1基因进行芯片结果的sqRT-PCR验证,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得到GsZFP1的cDNA序列。利用"ORF Finder"及ExPASy的ProtParam工具分析表明GsZFP1蛋白长度为325 aa,分子质量约35.14 ku,预测等电点为9.99。其锌指结构特征为Cys-X2-Cys-X3-Phe-X5-Phe-X2-His-X3-4-His,并且不含QALGGH保守结构域。该基因是野生大豆中首次被发现的不含QALGGH motif 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并且参与到非生物胁迫反应。该结果将为研究GsZFP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并为认识不含QALGGH保守结构域的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为耐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为植物耐渗透胁迫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以草莓为试材,运用CHIPS、CUSP和CodonW程序分析了草莓DHA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与大肠杆菌和酵母的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及7种植物的DHA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基于DHAR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以期在作物遗传改良中为草莓DHAR基因选择合适的遗传转化受体及进行基因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草莓DHAR基因更适合导入苹果等双子叶植物中,若要提高草莓DHAR基因在大肠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水平,还需进行密码子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