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黄淮海平原种植业目前面临持续高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持续高产与资源环境负担的矛盾及优质产品缺乏与产业化开发的矛盾.其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需求特征则主要表现为亟需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和产业化发展;实施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促进资源充分利用与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适期早播,促进苗期生长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翻耕种植夏玉米,常因不能适期播种,不易保墒,难以获得稳定增产,铁茬播种,虽能适期播种,但如播后管理不及时容易形成草荒,加之保墒效果差,亦使夏玉米产量难以提高。因此,采用人工模拟免耕的试验方法,连续三年进行麦茬夏玉米免耕田间试验,结果:麦茬免耕种植夏玉米,不仅能适期早播,而且还能保墒、降低土温,促进苗期生长和提早成熟,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显著。对华北小麦、夏玉米为主的一年两熟地区,确保夏玉米稳定增产具有一定指导生产的意义,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0-7.5cm土层比翻耕处理年平均增高51.7%。翻耕能增加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0-30cm土层翻耕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比免耕高25.3%。0-30cm土层微生物对养分的固结量多于作物年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即冬小麦生长苗期增大,固结土壤养分,而在夏玉米生长时期的夏季降低,被矿化释放养分,所以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实际节水每年可达60~200mm,效益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减耕技术在麦茬田的应用效果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覆盖减耕技术在麦茬田的应用效果及展望朱文珊贾成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70年代以来,保持耕作法的一种重要类型──现代残茬覆盖耕作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从80年代开始,在我国华北两熟区麦茬田耕作也涌现出多种秸秆覆盖减(免)耕类……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秸秆覆盖免耕法秸杆覆盖免耕法是一种新型耕作方法。是对以铧式犁耕翻为标志的传统耕作法的改革,其基本要求是在秸秆覆盖的地面上尽可能减少土壤的搅动进行机械化直接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来的结构和层次,在作物生长期间不再进行其他表土耕作。这种耕作法以土壤不经耕翻,有秸秆覆盖为主要特征。具有节能、省工、增产、防止土壤冲刷等效果。它与旋耕播种、耙茬播种、铁茬播种等方法不同,生产实践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采用此机械化免耕直  相似文献   
17.
麦茬直播陆稻田草害的控制,我们自1982年起连续三年进行了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1.根据麦茬直播陆稻田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杂草化学防除应立足于芽后土壤兼茎叶处理的策略。2.在壤土,肥水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实行覆盖免耕结合化学和生态等综合防除措施,省工高效,增产增收,一举多得。3.播后芽前土壤处理,只有在整地质量和墒情都好的条件下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塑料薄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它对增温、保墒、增产等有明显效果。但它对杂草的效应如何,特别是不同颜色薄膜对杂草的影响如何,报道不多。我们于1985年春、夏做了这方面的试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农牧结合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未来农牧结合研究方向和任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陆稻秦爱生育期短,可与小麦接茬,一年稻麦两作,又具较强的抗旱能力,可充分利用7—8两月的集中降雨进行旱栽培,在北方几个省、市试种三年,种植面积就达到了十几万亩。深受群众欢迎。据对北京多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夏播作物在北京从适期播种至7月上旬的二十多天里出现干旱的年份基本上是三年一遇,这不利于陆稻苗期生长。加之陆稻播种正值三夏大忙,贻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