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连云港新农村建设农民调查问卷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春江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44-145,148
为客观评价连云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和谐发展状况,对连云港市4县4区农民及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运用社会调查学的相关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新农村建设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高抗赤霉病且丰产性较好的RF-1小麦品系和泗麦2号小麦比较后发现:该品种在扬花后残留的花药极少,穗形结构松散,麦穗主轴弯曲度大,穗轴表皮下机械组织排列紧密且层次多。室内离体麦穗接种的病情扩展较对照品种慢。  相似文献   
13.
繁缕是我县麦田主要杂草之一。近几年来,此种杂草发生和对小麦的危害趋于缓和,调查认为这与叶象(Hypera sp)的控制有一定关系。1984—1985年,我们对这种叶象控制杂草的作用、以及此种杂草对小麦的影响,作了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朱春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79-283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集群评价研究现状较少状况,尝试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指标数据运用隶属度函数处理,以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作为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输入,再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评价,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使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更加科学化,并以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评价为例给出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及农村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本研究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在对全市3县2区的65个农业科技单位以及108个乡村进行问卷调研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对现代农业及农村新型科技服务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朱春江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831-832,864
用灰色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而成的灰色证据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枣庄区域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基本思路是运用灰色GM(1,1)模型所得到的预测值按前两年来预测下一年的组合规律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再用BP神经网络输出作为证据理论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使用D-S理论将信息进行二次融合;并用地下水位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生态农业规划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线性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资源、农业用地、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利工程投资额、农业资源开发投资额等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农业产业的线性规划,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提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各成员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潜力研究,探索中国-东盟之间农业经济友好、务实、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对实现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业经济发展、合作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供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对外投资资本禀赋、对外贸易要素禀赋、资源要素禀赋、农业技术禀赋对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潜力。中国的资本、农业技术等禀赋要素优势更强,东盟各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自然资源等禀赋要素优势更强,两者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农业合作的共赢,进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95-4是1994年我们在武育粳3号大田中发现的自然变异单株,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具有早熟、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等优点的粳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