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20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新一代高新技术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病毒一抗体复合物疫苗、"自杀性"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等.  相似文献   
42.
根据GenBank中猪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并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定量检测猪IL-17A的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实时PCR(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大小242 bp,与GenBank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100%;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在10~1~10~6拷贝/μL时,标准模板的Ct值与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曲线呈"S"型,R~2≥0.997 7;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性单峰且重复性较好;仔猪外周血中IL-17A mRNA转录定量检测发现,人工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外周血中IL-17A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在第7天达到高峰值。本研究为IL-17A基因转录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验证了IL-17A可作为检测PCV2感染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山东省某一大型养兔场的20~30日龄幼兔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病兔早期精神不振,多数病兔鼻腔流出脓性鼻液,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出现鼻鼾声,以体况瘦弱,腹泻为主要症状。从中主要分离到4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特性等将分离菌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然后对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进行(G+C)mol%含量的测定以及16SrRNA的扩增,结果(G+C)mol%含量为61.7%~62.4%,与Kersters K结果相符(61.6%~62.6%);而该菌16SrR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F177666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与本实验室保存的禽波氏杆菌及兔败血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株同源性高,分别为99.7%和99.9%。利用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制备免疫原,通过免疫孕前母兔,使仔兔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幼仔兔获得早期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条件下的奶牛养殖业在追求快速、效益、经济的前提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疾病多发是奶牛养殖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尤其是像球虫病这类隐性感染的消耗性疾病容易让养殖企业忽视或者错诊为一般病症,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将损失严重。因而了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特点,提高对其防控水平有重要意义。1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45.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它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文章从抗菌肽的种类、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6.
2006-2007年期间,山东6地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出现母狐空怀、流产,幼狐呼吸困难,鼻孔出血,气喘并伴有腹泻、死亡等症状,为探明病因,对发病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的236份病料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dinosa)、沙门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共感染所致.这4种细菌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和四重感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0%、45.8%、3.8%和0.4 0%.在分离的4种细菌中以绿脓杆菌的分离率为最高,达到86%,对该痛原又进行(G+C)mol%、16SrR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包括9株邻近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绿脓杆菌(AJ249451)同源性最高,为99.2%,进一步确定该病原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中绿脓杆菌.本研究为目前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蓝狐病的原因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噬菌体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制剂是利用噬菌体溶解细胞的特性而用于治疗动物的病原菌的临床感染。早在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就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目前传统抗生素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时易产生耐药性,而噬菌体制剂则表现出许多突出的优越性。从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噬菌体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8.
近几年,家禽发生多种病原共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多种病原共感染常常引起非典型的病变,并进而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性胚胎性疫病病原种类较多,且大多是条件性致病菌,由不同的细菌多重感染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鸡毒性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ricum, MG)、鸡沙门氏菌(Salmonella Avium)、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为三种常见鸡胚胎细菌性疫病的病原.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三种常见鸡胚胎细菌性疫病的病原进行了共感染的分析与检测.目的在于研究这三种微生物的共感染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消长规律,以及与单独感染的差别.通过本研究为鸡场中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1日龄SPF雏鸡(10只/组)和11日龄SPF鸡胚(10枚/组)进行3种病原、2种病原、1种病原的感染.随时进行生长情况的观察,对死亡雏鸡、鸡胚进行剖检.结果,无论通过肉眼观察和还是病理学观察,3种病原共感染的雏鸡和鸡胚病变最严重,出现死亡时间最早,并且死亡率最高,两种病原共感染次之,但是多种病原共感染情况都比一种病原单独感染严重.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生共感染之后,病原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消长规律,分别对剖检雏鸡与鸡胚取样,进行IFA与PCR的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的侵袭,气囊感染最严重,肾脏次之,其后是肝脏.波氏杆菌与沙门氏菌在肝脏和法氏囊感染最严重,肾脏和肺脏次之,另外,对于波氏杆菌感染鸡,从皮下也有大量病原菌存在.雏鸡在感染24 h内各病原含量呈快速增长趋势,36 h之后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在三种病原共感染的雏鸡的组织中,每种病原的含量与单独感染、双重感染的含量相差不大.鸡胚在感染24 h内各病原含量呈增长趋势,24 h之后下降,多种病原共感染的鸡胚分离得到的单独一种病原的含量略低于单独感染的鸡胚.本研究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检测,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多重感染在禽类胚胎细菌性疫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对控制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胚胎细菌性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9.
在研究山东地区狐狸传染性脑炎流行情况的过程中,从潍坊某养狐场送检的9份疑似狐狸传染性脑炎病死狐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对所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型鉴定、特异性试验、PCR检测及动物感染试验的系统鉴定,并通过耐热性试验,耐酸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血凝实验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DK细胞中生长,引起"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抗犬Ⅰ型腺病毒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所分离病毒在DK细胞内的增殖。形态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80nm的腺病毒样粒子,对5-IUDR敏感,对56℃、pH3.0的酸、氯仿有一定抵抗力,能凝集鸡、豚鼠和人O型红细胞,用E3区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CAV-1特异性核酸片段,能感染狐狸引起狐狸传染性脑炎症状。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Ⅰ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type 1,CAV-1),将其命名为CAV-1-FOX/WF株。  相似文献   
50.
一种快速简便的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尿素提取法是最新报道的一种植物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但是还没有应用于植物病原真菌DNA的提取。本研究采用改进的4种不同的方法(尿素提取法、CTAB提取法、氯化苄提取法以及SDS-CTAB提取法),分别对5种分类地位不同的植物病原真菌(草莓疫霉病菌、西瓜蔓枯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和比较。结果表明,尿素提取法和SDS-CTAB法均能提取到所有5种真菌的基因组DNA,而尿素提取法提取DNA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操作步骤更为快速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