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松嫩草原羊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4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探讨其对短期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H值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图较好的解释了短期施氮处理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环境因子3者之间的关系(78.5%)。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体优于全光谱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效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向传播(BP)网络模型中,6项表征牧草品质指标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显著低于PLS模型,同时校正集决定系数(R■)、预测集决定系数(R■)显著提高,除灰分含量预测不理想外,其他预测效果均理想。同时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对于近红外光谱的非线性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其预测模型对于指导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和分级管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企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因素则是人的因素。当今国内外企业界都已经把对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在企业(公司)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则成为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管理的某个环节中,都离不开劳动者,产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所以,社会的财富也是人创造出来的。离开人,人世间什么也做不成。只要重视对人的管理,把人管理好,特别是把人才管理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黑土和盐碱地种植的高产引进饲用甜高粱,对7个美国科满田公司提供的甜高粱品种进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12FS9005的鲜产和干产在黑土和盐碱地中均为最高,12FS9003在两地鲜产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折合干产排名第二和第三,干物质含量在7个品种中较好。综合两地测产结果,品种12FS9005、12FS9006适合在黑土和盐碱地区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适宜组配方法。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为混合对象,按原料鲜重计,混合比例分别为80∶20、70∶30、60∶40。青贮45 d,对青贮料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青贮发酵品质分析和kaiser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按80∶20和70∶30比例混合能够显著提高青贮料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P<0.05)。杂交狼尾草与甜高粱按70∶30比例混合能够显著降低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提高青贮料发酵品质。杂交狼尾草与籽粒苋混合青贮组的pH值和乙酸含量升高,未能提升青贮料发酵品质。研究表明,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的适宜混合青贮比例为80∶20和70∶30,杂交狼尾草与甜高粱的适宜混合青贮比例为70∶30。  相似文献   
16.
根系形态结构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用分形理论推导出根系长度与粗度(直径)的分形维数的计算方程,初步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推导出的分形维数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苜蓿根系结构的研究,并且分形维数的大小能够表征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选择绥化地区现存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围栏内外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论围栏内外,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以0~15 cm 高于15~30 cm ,围栏内微生物数量显著大于围栏外;真菌和细菌无论在围栏外还是围栏内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分布规律相似,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的分布在围栏内外稍有不同,在围栏内: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在围栏外: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围栏内外三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放线菌数量最大,真菌次之,细菌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造优良的育种材料和培育羊草新品种,试验采用东北羊草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选择植株高大、叶量丰富、抽穗率高的单株,混合脱粒,决选出羊草新品系龙饲070002,并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抽穗期羊草新品种粗蛋白含量为15.00%,粗纤维含量为35.30%,粗脂肪含量为38.00%;田间植株未发现病斑;干草平均产量为7 060 kg/hm~2,较对照组增产14.5%。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为菁牧3号羊草。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物候期、返青率、株高以及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育时期有较明显的差异;返青率国内苜蓿好于国外苜蓿,其中国外苜蓿返青率第三、四年明显下降;农菁1号品种一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品种二、三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苜蓿产量最高,农菁1号与草原1号次之,敖汉最低,国外品种第三年后产量降低明显。综合评价认为,农菁1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及龙牧801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黑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5%、0.10%、0.15%和0.20%)以及处理时间(12、24、36和48h)分别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进行诱导,观察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了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数目不等(32、64及128条);在时间与浓度互作方面,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时处理肇东苜蓿根尖12h,使细胞中期分裂指数达到最大值18.51%;利用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高值1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