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朱瑞芬 《江苏蚕业》2002,24(3):43-45
<正>室外大棚条桑育养蚕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该项技术1999~2001年在我县金南、银集、陈桥等7个重点乡镇进行试点示范,现已向全县推广,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规模化养蚕的发展方向,必将对我省蚕桑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具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是发展畜牧业不可或缺的优质牧草.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牧草生产"两带一区"中的苜蓿核心生产区之一.但是黑龙江省处于高纬高寒地区,适合黑龙江寒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非常少,而引进的品种大多因越冬障碍而不能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加速选育和推广抗寒性强、优质、高产的苜蓿新品种,对促进牧草以及畜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
风沙干旱区紫花苜蓿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兼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不仅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很强的改土培肥、蓄水和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是发展人工草地的优质牧草品种,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作物之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4.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物候期、返青率、株高以及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育时期有较明显的差异;返青率国内苜蓿好于国外苜蓿,其中国外苜蓿返青率第三、四年明显下降;农菁1号品种一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品种二、三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苜蓿产量最高,农菁1号与草原1号次之,敖汉最低,国外品种第三年后产量降低明显。综合评价认为,农菁1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及龙牧801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黑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究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5%、0.10%、0.15%和0.20%)以及处理时间(12、24、36和48h)分别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进行诱导,观察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了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数目不等(32、64及128条);在时间与浓度互作方面,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时处理肇东苜蓿根尖12h,使细胞中期分裂指数达到最大值18.51%;利用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高值11.57%。  相似文献   
26.
为准确评价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盐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来自兰西地区、哈尔滨地区的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Rhizobium)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 c耐盐性极强,在10% NaCl培养基上生长正常;兰西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Lmx-a和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b耐酸性最强,能在pH4.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耐碱性最强的是兰西地区菌株Hmx-c,可以在pH12.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Hmx-a既能抗pH4.0的酸逆境,又能抗pH11.0的碱逆境.同时,菌株耐碱性的强弱与其泌酸能力相关.GGE双标图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逆性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盐碱化土壤上不同因素对饲用燕麦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摘要:在盐碱化土壤上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测试不同种植密度(B)、不同底肥量(C)和不同追肥量(D)对3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A),白燕2号(Baiyan 2)、白燕6号(Baiyan 6)和白燕7号(Baiyan 7)鲜草产量的不同影响效果,并对鲜草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鉴定。结果表明,密度对燕麦鲜草产量影响显著,且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因子对燕麦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品种>底肥量>追肥量。在供试条件下,适宜的品种为白燕6号,播种量为150kg/hm2,施用复合底肥375kg/ hm2,刈割后追尿素肥75kg/ hm2,采取这种种植方式可以达到燕麦鲜草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8.
选择绥化地区现存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围栏内外枯落物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枯落物生物量在围栏内外均呈现高—低—高的季节动态变化,且围栏内枯落物生物量积累明显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地上总生物量包括禾草类、杂类草和豆类草生物量均大于围栏外各组分生物量,且地上总生物量包括禾草类、杂类草和豆类草生物量在围栏内外均呈现明显单峰型增长曲线,这与该地区雨热同季的气象规律吻合,表现在围栏内外,地上总生物量的月增长率与月均气温和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相关关系微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0%咪唑乙烟酸水剂的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根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咪唑乙烟酸水剂4个施用剂量(0.067 5、0.082 5、0.097 5和0.112 5 kg/hm2)的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及生长状况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中剂量0.112 5 kg/hm2咪唑乙烟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剂量0.082 5和0.097 5 kg/hm2的抑制作用次之,剂量0.067 5 kg/hm2的抑制作用最小。通过施药后3次取样表明,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苜蓿根瘤数目、干质量积累增长的抑制效应不同,高剂量条件下苜蓿受到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中间剂量和低剂量作用下随时间的推移可以解除对根瘤干物质积累的抑制作用,苜蓿根瘤等级状况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施药后10周,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可导致紫花苜蓿植株干质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但植株全氮量差异不显著,范围在2.2~2.6 mg/g。因此,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生长的安全用量不应高于0.067 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