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线虫生物防治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产品货架期短限制其工业化生产。为获得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建立其规模化生产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培养的组成、发酵条件以及烘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粉为1:1、蔗糖添加量5%、尿素添加量0.1%、硫酸铵添加量0.1%、料水比1:0.67,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为7 d、液体接种量为5%、固体接种量为0.5%,固体菌剂最适烘干条件为在35℃烘干24 h,在此条件下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9.47×109 CFU/g。在此基础上,基于自动化种曲机,建立淡紫拟青霉M-1规模化固体发酵工艺,并通过3个批次规模化生产进行验证,获得将近2 t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产品,菌剂有效活菌数能达到15.6×109 CFU/g,杂菌率极低(<0.01%),水分含量为9.68%。由此说明,该工艺可用于淡紫拟青霉M-1工业化生产,且产品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42.
果园柱花草刈割处理对其与柑橘养分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萝岗’橙和柱花草为试材, 在根箱中研究了生草栽培体系中刈割对果树生长和养分竞争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 在低磷土壤中, 刈割可以显著减轻柱花草对磷的竞争, 促进柑橘的生长; 作用机制在于刈割强烈抑制了柱花草的根系生长, 使得根系长度显著降低, 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 导致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下降; 相应地, 柑橘根系对磷的表观吸收速率显著提高, 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增加, 甚至达到施磷的效果, 根系长度也显著加长。认为刈割主要是通过对根系的影响来改变果树与生草之间养分竞争关系, 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竞争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3.
粤北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AM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粤北大宝山采集了30份土壤样品及对应的植物根系样品,分析发现,取自污染区的27份土壤样品中,Cu、Zn、Pb和Cd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植物根系样品进行染色,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发现81.5%的污染区根系样品中存在AM真菌侵染;土壤样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各种AM真菌孢子和AM真菌菌丝.调查结果表明,大宝山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存在着多样性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44.
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势种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对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优势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还保持着高的多样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优势菌大多为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ca),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α-变形菌纲alpha Pro-teobacterium、劳尔氏菌属Ralston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um,以及产卟啉菌属Porphy-robacter、Pseudochrobactr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  相似文献   
45.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多种微生物的检测缺乏简捷有效手段这一现实状况,通过PCR-DGGE方法建立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4种标准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建立了一套这4种微生物的快速同步检测技术,并用该检测技术对市场上一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进行分析,结果判定其含有6种优势菌群,包括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本技术还可以推广应用到目前国家允许添加的其他16种饲用微生物的检测,为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宿主植物的栽培密度对AM真菌孢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宿主植物的栽培密度与孢子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为宿主,每盆栽1、5或10株,以稍长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ongula为供试菌株.植株生长4个月,结果发现1株/盆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栽培密度,但是三者的泡囊和丛枝的百分率没有差异.3种栽培密度下每盆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没有差异,但根系生物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也具有同样的趋势.相关分析发现,孢子密度与根系生物量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的高密度栽培可能导致分配到根系碳水化合物减少,从而减少AM真菌的孢子产量.  相似文献   
47.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广东酸性土壤分离得到一种编号为2-1A1的丛枝菌根真菌.其孢子在土壤中单生,未见孢子果,椭圆形,黄色至褐色,孢子较大(170μm×230μm),孢壁一层,厚约11μm,M elzer s反应为黄色.其形态特征与Glomus flavispo-rum的特征描述相一致.提取其单孢子DNA,Nested PCR扩增其18S rDNA的NS31-AM1区,经序列测定,并在Gene-Bank上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2-1A1与Glomussp.(DQ371674)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8%.分子鉴定的方法只能将其鉴定到球囊霉属Glomus.  相似文献   
48.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菌株的固态发酵工艺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为了获得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生防功能的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发酵菌物烘干前后菌体有效活菌数及菌体数量占比对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不同物料构比、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最佳发酵物料成分以麸皮和玉米粉混合物为发酵基质,物料比例为麸皮:玉米粉=0.25:1,速效碳源蔗糖添加量为5%,速效氮源尿素和硫酸铵的添加量分别为0.15%和0.8%,料水比为1:0.7。固态发酵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 d,液体接种量为5%,在28℃烘干条件下烘干24 h,制备获得微生物菌剂,其有效活菌数达10.78×109 CFU/g,杂菌率≤0.01%。本研究为哈茨木霉的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促进我国应用生防制剂防治植物病害,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淡紫拟青霉在线虫生物防治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现今产品货架期短、土壤定殖率低及生防效果不稳定限制其大规模市场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淡紫拟青霉M-1微胶囊最佳包埋工艺,本研究发展了喷雾法结合钙离子固化法,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淡紫拟青霉M-1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添加量3.183%、菌粉与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1.71:100、膨化鸡羽毛粉添加量4%、活性碳添加量4%、进料流量为3.7 L/h、CaCl2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0.858%,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于不同环境下存储,微胶囊剂型菌株稳定性均优于粉剂剂型菌株,室温下存储12个月,仍保存20%以上活菌数。土壤定殖试验表明,不同淡紫拟青霉M-1剂型土壤定殖效果为:羽碳双基双层微胶囊>碳基双层微胶囊>粉剂。由此可见,该工艺解决淡紫拟青霉大规模市场应用的瓶颈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以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研究植株,以华南红壤柑橘园分离出的1株解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Y8为研究菌株,通过盆栽试验探究PSB Y8对枳生长以及土壤磷素、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解磷机制。结果表明:接种PSB Y8极显著增加了枳的生物量以及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了土壤中与磷活化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pho D的丰度,极显著增加了葡萄糖酸编码基因gcd的丰度;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无机磷中Al-P的含量,显著增加了有机磷总含量和MLPo含量,影响了土壤中不同磷素的转化。综上,PSB Y8的解磷机制可以归纳为其通过上调磷酸酶相关功能基因pho D的丰度,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磷素组分的转化,增加土壤有机磷和MLPo的含量,可能促进枳对磷素的吸收,进而增加枳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