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5篇
  10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研究目的】研究水葫芦生物学特性的多态性,以期为研究生态学特性和合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来自鱼塘、污水沟、池塘和清水饲养的水葫芦植株,分别观察根、茎、叶的形态、大小,记录数据并拍照。【结果】水葫芦在有根系和不带有根系的情况下都能萌发新根。水葫芦叶片形态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的表现程度应与养殖的水质相关。水葫芦的叶片生长具有多态性,有独立成叶的或是带有包叶等,并且其中部分叶片在生长过程能形成新的根状茎,长出上长下短的新根,从而发育成新株。【结论】水葫芦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其生物学特性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82.
从福建省福州市的3个郊县(区)采集分离茄科作物青枯病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 arum)菌株17个。对其中具代表性的7株用剪叶法接种鉴别寄主的结果表明,来自番茄、茄 子、生姜和辣椒的青枯雷尔氏菌均属于生理小种1。对17个菌株根据其对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 甘露醇、山梨醇、卫茅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还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株属于生化型Ⅰ, 占29.4%;分别有1个菌株属于生化型Ⅱ、Ⅲ和Ⅳ;另有9个菌株不完全符合Hayward(1964)和何礼 远(1983)的5个生化型标准,其中2株菌株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及山梨醇而不能利用甜醇,暂定 为生化型Ⅲ-1。在供试的12个番茄青枯雷尔氏菌株中,4个为生化型Ⅰ,2个为生化型Ⅲ-1,1个为生 化型Ⅳ,其余5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供试的1个生姜青枯雷尔氏菌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供试的2 个茄子青枯雷尔氏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Ⅱ和Ⅲ;供试的2个辣椒青枯雷尔氏菌株中,1个为生化型 Ⅰ,1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  相似文献   
83.
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淡紫拟青霉对辛硫磷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淡紫拟青霉对有机磷农药辛硫磷的降解作用,并建立了从真菌菌液中检测辛硫磷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400μg·mL-1的辛硫磷经过淡紫拟青霉菌5d降解,降解率达100%。采用石油醚/丙酮(1∶1)为提取液,置40℃,110r·min-1振荡30min,石油醚萃取,浓缩,石油醚定容,经气相色谱测定辛硫磷残留量方法,其方法添加回收率范围为93%~99%,变异系数<5%。  相似文献   
84.
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是通过氨基-羧基偶联剂EDC将两种生物毒素[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晶体原毒素和阿维菌素]进行键合反应,形成的具有多个作用位点的生物藕合产物。通过研究小菜 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对BtA敏感性的消减和恢复,以及不同地域小菜蛾对其敏感性的差异,来初步 评估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害虫敏感性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BtA 以及它的反应底物Bt伴胞晶体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稳定(LC50为0.0004-0.0020mg/ml)。在三种生物杀 虫剂的选择压力之下小菜蛾敏感性下降,2代后对BtA抗性比的增长(2.29)显著地低于Bt伴胞晶体 (8.351和阿维菌素(22.5)。小菜蛾田间种群在脱离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后敏感性会增加,2代后对BtA的 敏感性显著地增加了4.7倍.高于对Bt伴胞晶体的1.28倍和对阿维菌素的2.00倍。福建省七个地市 小菜蛾表现出敏感性的多态性,对BtA、Bt伴胞晶体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比分别为1.18-6.85、1.22- 23.93和1.58-4.77。聚类分析结果在福建省以中部地区的小菜蛾具有相对较低水平的敏感性。说明多 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降低抗性和迅速恢复害虫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客观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以福州茉莉花茶为试材,测定不同品质花茶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福州茉莉花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萜烯类及含氮化合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主成分载荷有显著影响的6个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构建了香气品质评价得分公式:XFJTF=(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氨茴酸甲酯)含量/(芳樟醇+乙酸叶醇酯+乙酸卞酯)含量×100;根据得分将花茶分为5个级别(低等、中等、高等、优等、特优等),得分越高,花茶品质越好。该指数对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样本的香气品质评价准确率达到85.7%,比现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JTF指数的评价准确度提高20%。所建立的指数不考虑α-法呢烯的作用以排除可能由玉兰香气成分带来的影响,且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做到标准化评价,评判结果客观、可行,能够真实区分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86.
以福州茉莉花茎段或花器官组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增殖和长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为1 500~2 000 lx下,能够诱导获得6种类型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BA 2.0 mg·L-1 +NAA 0.2 mg·L-1 +蔗糖30 g·L-1,诱导率可达100%;同时在MS+BA 2.0 mg·L-1 +NAA 0.2 mg·L-1 +蔗糖30 g·L-1培养基中,能长期继代保持茉莉花愈伤组织,并维持旺盛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87.
林霞  陈峥  刘波  朱育菁  李慧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0):2074-2082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 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 5 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 GC-MS 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 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温度为 25 ℃,萃取头为 65 μm PDMS/DVB。接着对 5 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 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 23、3、14、18 和 15 个,占各自总香气 成分的 46.38%、47.11%、47.42%、49.18%和 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 59.33%、79.35%、58.24%、 69.23%和 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 种 花色紫薇有 2 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 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 3 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 而 2 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 5 个(D-柠檬烯和 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 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 15、2、9、10 和 9 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 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从藏灵菇中分离出醋酸菌株FJAT-13797,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DNA方法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菌体形态为圆端直杆,单个或成对,无芽孢,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醋杆菌属(Acetobacter)基本一致。经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FJAT-13797鉴定为东方醋酸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  相似文献   
89.
以前期筛选的14株植物促生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生物测定评价菌株对番茄的促生效果,并对其促生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促生菌株来自芽胞杆菌科的2个属、9个种。对番茄种子促生特性研究表明,14株芽胞杆菌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长率为0.74%~11.85%;其中12株芽胞杆菌能促进胚根生长,增长率为4.03%~65.33%;而8株芽胞杆菌促进胚芽生长,增长率为1.24%~18.17%。对不同芽胞杆菌的促生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胞杆菌的6个促生因子(解无机磷、解有机磷、固氮效能、吲哚-3-乙酸含量、植酸酶活性、吡咯喹啉醌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与活菌数无相关关系(P>0.05),与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种子发芽率与胚根长、胚芽长无相关关系(P>0.05),而胚根和胚芽长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室内番茄盆栽实验表明,试验的6株芽胞杆菌对番茄幼苗均有促生作用,不同芽胞杆菌对番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如图瓦永芽胞杆菌FJAT-47648能显著增加根长,提升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而暹罗芽胞杆菌FJAT-47226的促生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增加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上。  相似文献   
90.
紫苏属植物的叶具多种生物活性,且有特异性香气。为探究紫苏属不同植物鲜叶挥发性物质异同,以紫苏、白苏和柠檬紫苏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富集提取,运用气相质谱对鲜叶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物存在较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3种紫苏属植物的样本点分别独自聚为一类;(2)3种紫苏属植物高匹配(匹配度≥90%)、高相对含量(相对含量≥2%)的挥发物存在不同。柠檬紫苏为柠檬醛、顺式-柠檬醛和蘑菇醇等,紫苏为α-石竹烯、β-石竹烯和洋芹脑等,白苏则包括β-石竹烯、蘑菇醇和芳樟醇等;(3)3种紫苏属植物存在各自特异性挥发物。柠檬紫苏叶片中检测出特异性挥发物19种,为柠檬醛、β-柠檬醇等。紫苏有8种,如洋芹脑等。白苏有6种特异性挥发物,为芳樟醇等;(4)3种紫苏属植物同时存在4个共有挥发物,分别为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β-石竹烯和蘑菇醇;(5)以所测挥发物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白苏和紫苏的样本聚为一个类群,而柠檬紫苏的样本单独聚为另一类群。本研究为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