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采用药剂浸种回干技术,分析了稀土微量元素、芸薹素、甲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出苗及幼钅翁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00 mg·L-1稀土微量元素、0.01 mg·L-1芸薹素、50 mg·L-1甲哌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钾肥与棉花枯黄萎病的关系宋美珍,朱荷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安阳455112试验在本所病圃进行。5月份选用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2和感枯萎病品种邯郸14;9月份选用中棉所12和感枯萎病品种徐州142;黄萎病试验采用无底纸钵定量接菌法和大田成株期同时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25.
杀菌剂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种杀菌种子处理的幼苗生长测定比较,不同杀菌剂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杀菌剂对种子的发芽势、苗鲜重、苗高有促进作用,对发芽率有抑制作用。大部分杀菌剂处理的种子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26.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萎病重病田环境条件下,以耐黄萎病品种鲁棉研21和中棉所63为材料,于2014年和2015年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标记不同发病程度的单株跟踪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黄萎病发生严重度对单株籽棉产量以及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度与单株籽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1~4级病株籽棉产量分别比健康植株减产18.9%,26.8%,43.1%和68.5%;随着发病级别的增加,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显著降低,黄萎病对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长度整齐度指数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综上所述,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危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7.
22种中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设置0.005 g·mL-1的质量浓度,对2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五倍子、土元、蛇床子、白英、麻黄、巴豆、黄柏和黄连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率超过45%;进一步研究表明:五倍子、土元和蛇床子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菌丝生长、毒素分泌、孢子萌发、孢子产量的抑制效果分别达100%、96.5%、94.4%和100%,100%、93.7%、81.3%和100%,100%、95.7%、34.2%和100%;与五倍子和土元相比,蛇床子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8.
棉花黄萎病菌菌体蛋白与其致病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液休培养获得5个棉花黄萎病菌不同致病类型的菌体培养物,并进行了菌体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和氨基酸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落叶型T-9茵系的菌体蛋白电泳谱带数明显多于我国落叶型菌系VD-8菌系和3个不同致病类型的代表菌系,除安阳菌系外,其它4个菌系分别具有其蛋白特征带。我国落叶型VD-8菌系和强致病力类型泾阳菌系的菌体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类型,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在某些氨基酸含量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1983—1986年,采用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911份陆地棉资源材料进行了黄萎病抗性苗期鉴定。结果表明,苗期人工接菌鉴定结果与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结果相一致。筛选出了高抗黄萎病材料2份、抗黄萎病材料46份。其中有些抗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可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3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成为真菌实现菌种改良、新基因标记及目的基因的筛选、分离和克隆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单、受体范围广、转化效率高、单拷贝率高及突变体遗传稳定,解决了传统转化方法的瓶颈。利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多种真菌大容量高质量突变体库的构建,且在各类真菌突变体库构建的基础上,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基因的验证工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热点,进而为各类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抗病育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