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朱道玉  王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59-8859
[目的]为优质稻米种苗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曲阜香稻新品系103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取其成熟胚接种在MS1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选取松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初始愈伤组织呈深黄色、瘤状、质地紧密、生长旺盛、易分化出芽,但难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MS2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20d后,愈伤组织呈浅黄色、颗粒状、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3次后,不断释放出小细胞团和单细胞,用300目不锈钢网对培养液进行过滤,滤液培养120d可建立起浅黄色、澄清、均一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朱道玉  吴红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2-10524
[目的]研究中华鳖精巢的形成、分化和发育。[方法]以200枚中华鳖受精鳖卵为试验材料,研究1~4龄鳖的生殖腺指数以及精巢的形成、发育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其生精细胞及精子的显微结构。[结果]在(32±0.5)℃条件下孵化鳖卵,胚胎发育至第5天形成生殖嵴;第16天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至第24~26天性腺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成熟的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基本同步,在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向管腔推进,依次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最终进入输精小管。[结论]中华鳖精巢的发育可分4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似文献   
13.
板蓝根多糖对中华鳖脑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目前,对其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也逐渐展开.板蓝根多糖 (IRPS)是从菘蓝的干燥根中提取出的一种活性多糖.有研究表明IRPS能使小鼠吞噬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2].  相似文献   
14.
镧长期暴露对鲤鱼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鲤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1、2.5 mg/L)的La3+溶液中4个月,研究其对鲤鱼血液抗氧化性、红细胞(RBC)微核率和血细胞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2 mg/L组血液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0.01、0.1 mg/L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MDA)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5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抑制,2、5 mg/L组MDA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01、0.1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La3+处理组红细胞数、0.01 mg/L组白细胞数(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 mg/L组白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取人工孵化雌性稚鳖和1龄、2龄、3龄、4龄雌性鳖各4只解剖,观察其卵巢的形态学特征,做卵巢组织切片分析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稚鳖的卵巢发育至卵原细胞期,卵巢内有大量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卵原细胞;1龄鳖的卵巢发育至初级卵泡期,卵原细胞的周围包被滤泡细胞,内有空泡,卵核被挤压至细胞边缘,2龄、3龄鳖的卵巢处于生长卵泡期,卵核重返细胞中央,核仁多个,出现灯刷染色体,卵黄自卵周开始沉积并逐渐向中央发展.3龄末的卵巢内可见到成熟卵泡,卵径达2.00~7.57 mm,卵巢切片可观察到卵原细胞、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卵核偏至动物极;4龄鳖的卵巢发育至成熟卵泡期,卵核定位于动物极,卵径达6.44~14.40 mm.  相似文献   
16.
金丝瓜     
金丝瓜是我国稀有特产的耐贮运菜用优质瓜,又叫粉条瓜、粉丝瓜、面条瓜等.瓜体椭圆形,皮光亮金黄.大种品种,一般瓜重2~3kg,长25~30cm,周圆45~50cm,瓜肉厚2.5~3cm.子房横径8cm以上,纵径15cm左右.种子长2cm,宽1.1cm,粒大而饱满,千粒重300g.每瓜内有200~300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