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9、41、43℃)下冲击1 h后,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寿命等生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存活率从94.44%下降到68.89%;东亚小花蝽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2.56 d,43℃高温处理1 h后延长至4.11 d;短时高温冲击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单雌产卵量,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60.44粒,41℃冲击1 h后,其产卵量为24.10粒,43℃冲击1 h后仅为13.78粒;东亚小花蝽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5℃恒温条件下,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5.33 d,而43℃高温冲击1 h后,雌虫寿命仅为8.11 d。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冲击导致东亚小花蝽生殖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22.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二斑叶螨的发生与危害、发育历期、产卵量、抗药性研究现状及机理;并提出了防治二斑叶螨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优质饲用甜高粱引入广西种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M81-E、原甜1号、品甜3号、XGC-4、BJK236的引种试验,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综合农艺性状、鲜草产量、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对各品种的适应性、品种特性、再生能力及产草能力进行分析。[结果]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均可适应广西的气候环境,单造鲜草产量可达75 000 kg/hm2左右,与当地主栽的玉米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M81-E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第1造产量81 705 kg/hm2,第2造产量74 250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玉米品种大丰2号,可在广西及南方地区推广种植。[结论]供试品种可以引入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25.
山东肥城单植桃园食心虫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食心虫在山东肥城单植桃园的生活史和对肥桃的为害,对其在该园中成虫发生动态、幼虫为害和越冬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在山东肥城单植桃园中一年分别发生2代、3代、5代,都具有世代重叠现象,其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大,对肥桃为害最为严重。幼龄桃园与老龄桃园的折梢率分别为13.70%与24.20%,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幼龄桃园中,5、6、7月份间折梢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0%、5.40%、33.80%,老龄桃园中,5月份的折梢率(9.20%)显著低于6、7月份的折梢率(29.40%、34.00%);肥桃树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的折梢率没有显著差异性,分别为23.00%、22.80%、25.80%、27.00%、22.00%。水蜜桃树6月份和7月份虫果率分别为10.40%和12.20%,差异不显著,其在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6.
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桃小食心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果树的重要害虫。本文综述了桃小食心虫学名的变更历史及原因、生物生态学特点、饲养及其人工合成饲料、防治技术及测报等内容,为全面了解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寻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umen protected lysine,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umen protec-ted methionine,RPMet)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5头泌乳前期、健康状态良好的奶水牛,按品种、产奶量、产犊时间及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3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5期(每期持续21 d),5个饲粮处理分别为对照1(基础饲粮1,精料粗蛋白质水平=16%)、对照2(基础饲粮2,精料粗蛋白质水平=20%);处理1(基础饲粮1+RPLys 40 g/d);处理2(基础饲粮1+RPMet 15 g/d)、处理3(基础饲粮1+RPLys30 g/d+RPMet 6 g/d).结果表明:1)与对照1比较,添加RPLys、RPMet对泌乳水牛产奶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水牛的产奶量,其中单独添加RPLys效果较好.与对照1和对照2相比,处理1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0.0%和5.9%.2)添加RPLys、RPMet对泌乳水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RPLys和RPMet能提高泌乳奶牛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乳非脂固形物含量,其中对乳蛋白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1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29.0%(P>0.05)、36.8%(P<0.05)和54.3%(P<0.05);与对照2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3.9%(P>0.05)、10.2%(P>0.05)和24.4%(P>0.05).综上所述,泌乳水牛饲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能一定程度提高泌乳水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甘蔗尾(sugarcane tops silage,SS)和青贮玉米秸秆(corn straw silage,CS)对生长水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择21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饲喂SS+精料、CS+精料、SS+CS+精料,进行为期30 d饲养试验。试验2:另选6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SS和CS,不喂精料,利用全收粪法进行为期4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①SS和CS单独饲喂对生长水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CS组生长水牛平均日增重(ADG)较SS组高,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组合饲喂时生长水牛ADMI、ADG比其单独饲喂时高。②CS的养分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率均高于SS,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③SS和C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动物机体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单独饲喂时CS养分消化率较SS高,CS及S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且二者组合饲喂能提高生长水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9.
本文使用不同蚜虫(棉花型棉蚜、瓜型棉蚜、高粱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和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棉蚜:高粱蚜=1:3、棉蚜:高粱蚜=1:1、棉蚜:高粱蚜:3:1)饲喂龟纹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蚜虫饲料中以饲喂高梁蚜时龟纹瓢虫的世代历期最短,为15d,其它的在17.4~19d;10d的单雌累计产卵量最多为143粒;成虫鲜重最高,雌虫为8.93mg,雄虫为6.58mg,其他4种蚜虫饲料间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比单一饲喂高粱蚜时1龄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综合考虑,高梁蚜是龟纹瓢虫的最佳食物,在低龄幼虫期辅以饲喂棉蚜,更有利于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0.
本文调查了山东泰安地区单植和混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及幼虫危害规律.结果表明:单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老龄桃园与幼龄桃园折梢率分别为17.87%与14.80%,但差异不显著;老龄桃园中5、6和7月份折梢率分别为7.60%、10.60%和35.40%,幼龄桃园中3个月份折捎率分别为2.20%、9.80%和32.4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东、西、南、北4个方位折梢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老龄桃园17.67%、18.33%、15.67%和20.33%,幼龄桃园12.67%、16.67%、14.33%和18.33%.混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3个月份折梢率差异显著,分别为5.80%、22.20%和32.00%;不同方位折梢率无显著性差异,4个方位分别为16.00%、22.00%、17.67%和26.33%;6、7月份虫果率分别为33.80%和38.20%,差异不显著;东、西、南、北4个方位虫果率分别为31.00%、43.00%、35.00%和39.0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