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Cys58)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化学感受蛋白1(PlxyCSP1)与农药化合物结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将PlxyCSP1中Cys58突变成色氨酸(Trp58),获得突变体PlxyCSP1-M2。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突变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构建了突变基因的原核蛋白表达载体pET32a-PlxyCSP1-M2,并表达35kDa融合蛋白[结论]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成功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了PlxyC-SP1突变蛋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林业种植发展技术的逐渐提升,在开展林业种植中,对于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这种背景下的植树造林技术开展和实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对其造林方法的研究应用,能够提升整体的林业种植效果。鉴于此,本文针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应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我国林业种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微型番茄Micro-Tom为材料,设置常温喷施清水(CK)、低温+喷施清水、低温+喷施50μmol/L褪黑素溶液、低温+喷施100μmol/L褪黑素溶液、低温+喷施150μmol/L褪黑素溶液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吸收的光量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φEo)。与低温+喷施清水相比,喷施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番茄叶片的POD、CAT、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PSⅠ受体侧电子受体还原的量子效率的影响,减轻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光合机构的损伤。3个褪黑素浓度相比,低温胁迫下喷施50μmol/L处理各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表现最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背景下,农民培训体系缺乏合理规范与科学设置、市场发展非均 衡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积极建立并健全农村培训机制,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民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农民培育机制的重要性,探析农民培育 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  方法  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交通主干道的道路林带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绿量作为衡量林带降噪能力的指标,结合不同类型林带的占比、三维绿量值以及三维绿量值与乔木及乔木混交林枝下高,综合对比分析林带降噪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结果  11个县(市、区)中南京玄武区、镇江润州区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更优,连云港连云区、丽水庆元县的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较差。具有合理配置的乔灌混交林更利于降噪,由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11个县(市、区)的附加降噪量与统计获得的三维绿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林带三维绿量结合乔木枝下高这一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枝下高低于2 m的林带降噪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对于林业育苗来讲,除了具体播种技术的科学引用之外,为了确保育苗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对于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有效落实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对其工作技术要求做出准确把握,以此来为后期播种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文就针对林业育苗前准备工作技术要求做出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供氮(+N)和不供氮(-N)2种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结果的差异,挖掘在-N条件下特异表达的主效QTL,为玉米的氮高效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氮高效)×K12(氮低效)衍生的150个F7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在+N和-N 2种处理条件下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对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共5个穗部性状进行表性鉴定。使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r model,MLM)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结合2年的表型数据,估计各家系各性状在不同氮水平下的育种值。然后利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对这5个性状的育种值进行+N和-N条件下的QTL分析。 【结果】玉米的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在不同氮水平下差异不大,而行粒数和单株产量在-N条件下呈现出显著降低的结果。两种氮水平下共定位到20个穗部性状QTL,其中+N条件下定位到11个QTL,包括穗长2个、穗粗1个、穗行数2个、行粒数1个和单株产量5个。-N条件下定位到9个QTL,包括穗长1个、穗粗1个、穗行数2个、行粒数1个和单株产量4个。这些QTL分布在除第2染色体以外的其余染色体上。两种氮水平下定位到5个“一致性QTL”,分别为qEL7a,qED7a,qRNE9b,qGYP1a和qGYP6a,这5个“一致性QTL”具有较高的表型贡献率,在不同氮水平下的贡献率均超过了10.00%。在-N条件下共发现4个特异表达的QTL,分别为qRNE9a,qKNR6a,qGYP3a和qGYP8a,其中qRNE9a和qGYP3a是贡献率超过10.00%的主效QTL。无论是在+N还是-N条件下,都发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紧密连锁或是同一个基因的一因多效现象,这与穗部各性状间的高度相关性表现一致。 【结论】控制玉米穗部性状的基因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特异性表达直接导致了玉米穗部性状表型上的差异。5个“一致性”主效QTL和2个在不供氮条件下特异表达的主效QTL,均有利于提高玉米抵抗低氮胁迫的能力。研究中发现的几个控制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富集区可能存在一些关键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金枪鱼类,其资源状况一直是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关注的重点。由于多种渔业作业、捕捞船队构成复杂,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历史渔获量统计存在一定的偏差(Bias),但国际上近些年开展资源评估时都忽略了这一偏差。本研究根据1979~2015年的年渔获量、年龄结构渔获量及相对丰度指数数据,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进行评估,重点考查渔获量的不确定性(观测误差和统计偏差)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当前资源总体没有过度捕捞,但2015年初显示轻微的过度捕捞,通过对比基础模型与8个灵敏度分析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渔获量观测误差(CV)的预设对资源开发状态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当渔获量统计偏差调整量为15%时(即历史渔获量被低估了),评估结果与基础模型基本一致;统计偏差调整量为20%时,评估结果有过度捕捞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评估模型中渔获量观测误差的设定和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均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后者更为明显,因此,二者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0.
枝孢霉菌HU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 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并采用Andrews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 枝孢霉菌HU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在通气、接种量为0.4 g•L-1、温度25-30℃、pH 7.0-8.0和振荡速率120 r/min条件下,培养4 d对100 mg•L-1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qmax = 1.2042 d-1,Ks = 35.2718 mg•L-1,Ki = 439.9948 mg•L-1,该菌株降解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24.5769 mg•L-1;该菌株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降解氯氰菊酯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间苯氧基苯甲醛、对苯氧基-2,2-二甲基苯丙酮和对苯氧基苯乙酮,并推测间苯氧基苯甲醛和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为其降解中间产物。【结论】枝孢霉菌HU能高效、快速降解氯氰菊酯,具有开发商品化拟虫菊酯农药降解菌剂或酶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