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家蚕(Bombyx mori)糖原合成酶激酶3α(GSK3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检测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及蜕皮激素、饥饿处理下,GSK3α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家蚕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家蚕GSK3α在不同发育期的表达和转录情况,及激素和饥饿处理对其转录的影响。【结果】家蚕GSK3α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其中内含子长度为1 411 bp,预测家蚕GSK3α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3.78 ku,等电点为7.61。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和序列多重联配分析结果表明,家蚕GSK3α与所选几种昆虫GSK3α的序列一致性较高(79%~91%)。家蚕GSK3α mRNA在幼虫取食期转录水平较高,在蜕皮期转录水平较低。在注射后6 h内,蜕皮激素对家蚕GSK3α基因mRNA的转录无诱导作用,但在注射12~24 h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而且在注射12 h时诱导活性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饥饿处理对家蚕GSK3α mRNA的转录水平影响较小。【结论】家蚕GSK3α在昆虫的进化过程中是比较保守的,其表达受到蜕皮激素的调控,饥饿处理对其转录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2.
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问题,园林绿化树种资源比较缺乏,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引进一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其中包括欧洲花楸的引种.但是,生物具有一个侵略特性,如果植物引进不当,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系统研究引进的欧洲花楸及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研究它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楸适合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欧洲花楸的生长周期一般,7月中下旬是其生长高峰期,全年可生长120d左右.欧洲花楸在种植3年后,就可以进入快速生长期,140 cm是欧洲花楸的年平均生长量,5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3.
当汽车、变形运输车或运输型拖拉机的液压制动系统出现制动失效等故障时,可用"脚感法"来快速诊断,查出故障原因及故障部位,以避免盲目拆卸.  相似文献   
74.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提到的小草,也许我们会像歌曲中写的那样,很快就将这些小草遗忘。但当它被当作一项事业来发展时,我们可能就会另眼相看,为其长久的社会功效而深深惊叹。也正是这一棵棵小草,让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  相似文献   
75.
先玉335、郑单958和京科968抗虫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玉335、郑单958、京科968为材料,以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a)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供试昆虫,探究玉米品系大喇叭口期对玉米螟和黏虫及抽雄期对禾谷缢管蚜抗性差异,测定其主要抗虫化合物丁布类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京科968对玉米螟及禾谷缢管蚜抗性均高于另外两个品系;对黏虫的抗性,郑单958和京科968高于先玉335。大喇叭口期京科968中丁布类物质含量最高,抽雄期郑单958和京科968中主要丁布成分含量均高于先玉335,上述组织中丁布合成相关基因在郑单958及京科968中的表达量也均高于先玉335。本研究揭示杂交玉米抗虫性与抗性相关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为抗虫玉米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聚天冬氨酸锰(Ⅱ)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poly-aspartic man-ganese(Ⅱ))分别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在盐胁迫条件下,经0.1mg/L聚天冬氨酸锰(II)浸种的油菜幼苗的存活率是未浸种组的2.0倍;浸种及叶面喷施7d后使油菜SOD,POD和CAT酶活均有增高,在试验所选浓度范围内12.5mg/L为最适喷施浓度(P〈0.05);随聚天冬氨酸锰(Ⅱ)喷施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用聚天冬氨酸锰(Ⅱ)模拟物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有效提高油菜幼苗存活率和幼苗期油菜抵抗盐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猪氟烷基因的RFLP技术检测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利用HhaI内切酶检测261头大白猪、265头长白猪、140头杜洛克猪和40头福建槐猪氟烷隐性等位基因(Haln)的携带情况.结果被检测所有猪的基因型均为NN,未出现Nn和nn基因型,表明外来品种猪群中已很少存在携带隐性等位基因的个体.这为种畜的选择提供了信息,并为槐猪品种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不同株行配置与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3种等行距、3种宽窄行共6种株行配置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密度在15×104株/hm2油菜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密度45×104株/hm2油菜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适宜株行距配置增产效果最高达到19.1%;认为20 cm~40 cm的行距配置有利于当前较高密度直播油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79.
基于MIMICS模型的麦田地表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尝试联合应用光学与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小麦覆盖区土壤含水量的可行性,收集了2014年3月28日RADARSAT-2微波数据和2014年3月24日Landsat8光学数据,同时开展了地面同步试验,测量了49个点的地面数据.首先根据地面实测数据优化了光学遥感反演地表小麦含水量模型,然后利用MIMICS 模型和AIEM模型模拟研究区后向散射系数生成训练数据集,再以Matlab为平台建立BP神经网络、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MEA-BP (Mi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方法模型,构建小麦覆盖区地表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最后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对反演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LS-SVM方法构建的小麦覆盖区地表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的精度最好,其RSME为0.010,相对误差为6.57%.说明联合应用光学与微波遥感数据,并结合简化MIMICS模型构建小麦覆盖区地表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其反演精度较高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利用微波遥感反演植被参数往往受到植被分布不均、稀疏植被覆盖、地表裸土等因素影响,导致微波遥感用于农业参数估计的效果不佳。为解决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植被参数的问题,本研究在原有的水云模型基础上引入植被覆盖度以及裸土对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直接作用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水云模型,并充分考虑地表植被的覆盖分布情况,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及RADARSAT-2雷达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然后根据改进模型通过查找表法反演出植被含水量,最后利用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含水量的经验关系间接得到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值。结果表明,改进的水云模型对后向散射系数的模拟精度比原有的水云模型精度高,模拟的决定系数在HH和VV极化时分别为0.850和0.73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8dB和1.475dB。由此可见,改进的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条件更为敏感,能够较好地分离出植被与土壤信息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同时利用其反演得到的叶面积指数精度较高,决定系数达到0.841,均方根误差为0.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