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分析不同尺度下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是提高耕地质量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基础。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江西省黎川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分别从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尺度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程度及其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质量呈现出"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指数Mora’s I值表现为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县级、乡镇级和村级耕地质量指数的Moran’s I值依次降低,三者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态势。2)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自然等指数受空间尺度影响较大,经济等指数其次,利用等指数最小。3)正相关高-高型和低-低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高-低型和低-高型耕地无明显的集中区域,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对空间尺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2.
周芝13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芝4号为母本、郑芝13号为父本,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 606.7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9.3%;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新品种展示试验,平均产量1 096.1 kg·hm^-2,较ck增产4.2%。粗脂肪含量54.4%,粗蛋白质含量18.1%。2018年11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黄淮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3.
王瑞霞  李伟峰  杨光宇  高树广  张春花  徐东阳  秦速滑 《种子》2019,(10):124-126,F0004
根据2014—2015年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汇总资料,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及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周10J5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14—2015年区域试验中,周10J5两年平均产量1488.45kg·hm^-2,较对照(豫芝4号)增产12.89%,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其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值较高,回归系数小于1接近于1。综合表明:周10J5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适宜在河南及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84.
负载铜活性炭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氧化印染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以ClO2氧化印染废水用的负载铜活性炭催化剂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酸浸液浓度2.5 mol/L,浸渍12 h;硝酸铜浸渍液质量分数7.5%,浸渍后活性炭先室温干燥,后80 ℃烘干,再在280 ℃下焙烧3 h.并通过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确定了最佳催化氧化工艺.失活催化剂经再生处理,可恢复约90%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决芝麻筛选除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芝麻筛选装置。该装置具有除杂更彻底、废料便于收集、能够提高筛选的稳定性、工作效率高、适用性广和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86.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周芝10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芝4号为母本,周970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04.72 kg,比对照增产12.55%,增产达显著水平,居试验第1位。2016年10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周芝10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耐渍、抗病、广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88.
测定了人工气候箱中长至成熟期的芝麻抗性品种-新蔡选抗秸秆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芝麻秸秆中水分7.4%,灰分12.7%,冷水抽出物24.5%,热水抽出物26.4%,1%氢氧化钠抽出物51.8%,苯醇抽出物10.9%,综纤维素47.2%,木质素1.7%,果胶0.2%,多戊糖12.7%,蛋白质2.9%。为芝麻秸秆高效利用和芝麻抗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现芝麻优质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经济高效的芝麻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3种不同防治处理,结果表明,示范区叶部病害防治较常规管理区和空白对照区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3.0%和93.0%,小地老虎和蟋蟀相对防治效果均为100%,其他害虫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55.2%和85.0%,且实收产量分别增产75.7%和30.5%,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0.
通过在芝麻封垄前使用苯达松、镰锄、高效盖草能,结果表明:苯达松对芝麻的生长是不安全的;镰锄和盖草能都使株高降低,单株蒴数减少,但是蒴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亩产量水平分别为51.9kg和52.0kg;综合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来看,以高效盖草能效果最好,但以莎草为主的地块,以镰锄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