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7 毫秒
31.
湘华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n=10)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它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湘华鲮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12%、20.15%、3.24%和1.17%(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74.44%(质量分数,干样),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45,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57。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39%(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肌肉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31.5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4.83%和4.49%。肌肉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组成比例合理。综合分析说明湘华鲮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2.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湘华鲮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华鲮天然种质资源现状,用38对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对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筛选出15对能够获得稳定扩增条带的引物。以鲮鱼养殖群体为对照群体。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中,湘华鲮多态性位点9个,对照群体6个。通过分析湘华鲮微卫星位点PCR产物的电泳图谱,共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介于1~5之间,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个,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28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73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440,多数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值偏离平衡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湘华鲮野生种群结构不合理,遗传多样性低,种质资源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33.
以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在养殖土壤中分别添加5、50和100 mg/kg的镉,以不加镉为对照,研究养殖环境中镉含量变化对中华鳖不同器官组织对镉的富集的影响,试验周期为75 d。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底泥及中华鳖器官组织中镉蓄积量以镉添加100 mg/kg的为最多,且与对照组及添加5 mg/kg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华鳖器官组织对镉富集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肠道、裙边、肌肉,可食肌肉、裙边的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卫生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镉试验组及试验第0~30天在养殖环境及各组织间的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时间–效应"关系,而养殖环境与被测组织的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甚至对照组的底泥和裙边与肝脏间、50 mg/kg组的水体与肝脏和肠道间、100 mg/kg组的水体与肝脏间均呈负相关;随着环境中镉的迁移转化及器官组织的消除代谢,试验第45天的水体和肠道分别与肌肉和裙边间,试验第60天的肠道与各养殖环境因素和各器官组织间、肌肉与水体和裙边及肝脏间,试验第75天的水体和裙边分别与肠道和肝脏间、肠道与底泥和肌肉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4.
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它们各有不同的电泳图谱,杂种一代为双亲的嵌合型,相对而言,MA带偏向母本,MI带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35.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6,21(7):22-2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般把鳖苗孵出至越冬前统称为推鳖养殖阶段。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1995年,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宏辉养殖场负责技术工作,并调查了附近几家养鳖场,对提高稚鳖养...  相似文献   
36.
2008年2月21日-24日,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科技处副处长黄建光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长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5位水产专家组成的渔业科技核实专家组,到湖南指导渔业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37.
由于近交系数提高,芙蓉鲤雌核发育子代的数量性状比普通芙蓉鲤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其中体长的方差最大,应作为选种的首要指标.雌核芙蓉鲤还初步显示出较大的群体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38.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39.
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随机采集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芙蓉鲤、红鲫、散鳞镜鲤、兴国红鲤),测定了7项可数性状和12项可量性状,研究芙蓉鲫与其原始亲本之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芙蓉鲫(Cyprinus capiofurong.♀×Carassiusauratusred var.♂)可数性状稳定,介于父母本之间,可量性状中芙蓉鲫有5项偏向父本,3项偏向母本、4项超父母本。聚类分析显示芙蓉鲫可量性状更接近于父本红鲫,而与另3种亲本差异较远。判别分析结果也显示芙蓉鲫与红鲫形态更为接近,各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芙蓉鲫100%,红鲫96%,兴国红鲤87%,散鳞镜鲤81.3%,芙蓉鲤73.1%。  相似文献   
40.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等方法,对10尾体长(28.98±2.69)cm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其消化系统特征,并探讨其食性及消化、吸收机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肝胰脏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极长,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2)湘华鲮属于碎屑食性鱼类,其取食方式为刮食。(3)从前肠往后,黏膜皱褶由网状转变为Z形褶,且逐渐变稀疏,至中肠的中后段难于分辨。(4)食道和肠道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前肠、中肠、后肠三者相互之间的黏膜下层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纵肌层的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环肌层厚度、浆膜层厚度等方面,前肠、中肠、后肠三者相互之间大部分组织形态指标差异显著。(5)从前咽顶壁开始,经过肠道,至肛门处,湘华鲮消化道各处黏膜中均有黏液细胞的分布,且黏液细胞呈不均匀分布。(6)食管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