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广东甜玉米不同品种耐旱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塑料大棚遮挡自然降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下8个甜玉米品种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迟,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对各甜玉米品种上述性状的影响较小,中度干旱对其影响比较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部分品种受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以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产量及产量的耐旱系数为主并结合营养器官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较为可行。粤甜13号和正甜38号耐旱性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可作为耐旱节水型的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2.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S2、S3和粤甜 3号等为材料 ,建立了超甜玉米高效再生系统。研究结果显示 ,超甜玉米基因型、幼胚的大小是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生成的主要因素 ,幼胚长度在0 5~ 1 2mm之间时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最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小植株再生频率有重要影响 ,低浓度的蔗糖 (2 0 g/L)和 6 -BA (2mg/L)获得的再生频率较高。继代培养中ABA处理可使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提高 1 6 8倍 ,IBA浓度在 3 0mg/L ,可以明显提高小植株生根  相似文献   
33.
用显微测微尺测定超甜玉米果皮厚度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显微测微尺测定了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和11个品种的果皮厚度,结果表明:自交系间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定结果与品尝评定相符合,该方法对果皮定量化测定可以作为超甜玉米品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4.
对甜玉米自交系1 132种子经过空间诱变的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自交繁殖,在SP2代植株发现穗行数、穗粗、穗轴粗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出现变异的果穗,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穗行数、粒深、穗粗比对照明显增大的稳定变异株系,其根系也明显发达.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的198对引物对16份稳定变异株系的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发现32对引物...  相似文献   
35.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玉米白交系478的改良系为母本,与优质玉米自交系77杂交,于1991年育成了优质、高产、中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1993年又采用温—热杂交模式,以粤单1号为母本与属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育群体改良品种泰苏黄杂交,成功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粮饲兼用型玉米顶交种粤农9号。这两个品种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南方区和黄淮海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通过审定区域最多的甜玉米品种.2015年以500万元成功转让了该品种的品种经营许可权,是目前转让金额最多的甜玉米品种.从2017年至今粤甜28号连续4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抗倒性强,其中广东省区试2季试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分别居小组第1名和第2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点在62.5%以上;适口性专家评分均优于对照,最高评分达到91.3分;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在0~2.4%之间,显著低于同期参试品种.以粤甜28号为材料进行栽培及有关营养、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粤甜28号籽粒中叶黄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理想的营养型甜玉米品种.因此,粤甜28号是当前集高产、优质、营养及强抗倒伏于一体的甜玉米新品种,种植区域广,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和加工,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市场亟需的突破性品种,也是理想的甜玉米基础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7.
粤甜15号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品种粤甜11号为母本、日超-2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2005年-2006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14554.5~15049.5kg/hm2、籽粒可溶性糖含量23.13%~29.62%、果皮68.7~73.1mμ,适口性专家评分90.9分,外观商品性佳,抗到中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200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8.
 ‘粤白糯5 号’是用高产单交种‘粤白糯3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自交系‘N81-199’作父本 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抗逆糯玉米三交种。平均株高213.5 cm,穗位高79.5 cm,穗长20.1 cm,穗粗 4.6 cm,秃顶短,穗行数14 行,单苞鲜质量311 g,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8% ~ 1.56%,糯性强, 口感软滑,皮较薄,品质优。高抗茎腐病,抗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倒伏,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9.
高温胁迫下甜玉米雌穗发育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 对高温胁迫下优良甜玉米杂交种粤甜13雌穗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高温胁迫和适温下差异表达基因达949个, 其中有上调表达基因705个, 下调表达基因244个, 上调表达10倍以上的基因108个, 下调表达10倍以上的基因40个。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 它们主要集中在细胞内组分和膜上, 主要具催化活性、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 参与代谢、细胞结构与功能、胁迫应答、物质运输和生物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推测对雌穗发育过程中籽粒和果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基因中有一半以上的基因功能未知, 下一步将对其开展克隆和功能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甜玉米不同品种在广东省区域试验中的丰产性与稳定性、各试点环境的代表性与鉴别力,以2018—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18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GE-bip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试验中‘粤甜33号’、浙甜80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位居前三,2019年试验中,‘粤甜33号’、‘华美甜46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方面居前三位,稳定性好的品种依次为‘粤甜33号’、‘粤甜16号’、‘正甜89’,2年试验‘粤甜33号’在丰产性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适应性也最强。各试点环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各试点均有较好的代表性,部分试点环境之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广州和英德两个生态区分别是2018年和2019年理想试点环境,对品种有较好地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