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筛选出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有效杀菌剂, 采用室外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 测试了6种药剂的内吸治疗效果和8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在病菌侵染后的72 h内使用吡唑醚菌酯, 或在病菌侵染后的24 h内使用咪鲜胺对病斑的显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波尔多液在喷施后18 d, 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抑制效果仍达50%, 肟菌?戊唑醇、烯酰?吡唑酯和唑醚?代森联3种药剂在施药后的第11天, 其保护效果与对照仍有显著差异, 持效期达11 d, 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氢氧化铜和咪鲜胺4种保护剂的持效期只能维持6 d。炭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波尔多液为主, 并与吡唑醚菌酯等有机杀菌剂交替使用, 有机铜制剂不能替代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72.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海棠苗和富士苹果幼树上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世高、宝丽安、全福和高扑对苹果褐斑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显著;凯润、百泰和多菌灵对苹果褐斑病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施药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在病斑显症前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生,且用药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种药剂在病菌侵染后第3d施用,平均防效达96%,第5d施用,平均防效达77%;4种药剂在病斑显症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和产孢;在病斑产孢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孢。据此结果,田间治疗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施药时期为病原菌侵染后的1周之内。  相似文献   
73.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于梨黑星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和樱桃褐斑病菌的分离培养,成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74.
河南省驻马店是我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介绍河南省驻马店小麦春季苗情的基础上,针对小麦苗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镇压划锄、看苗巧追肥、及早防治病虫害、化学除草、预防倒春寒等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并简要分析了小麦春季管理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75.
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村购买联合收割机及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农户增多。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生产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为了使广大的农机户掌握联合收割机的正确使用及安全生产作业的要点,实现高效作业、安全生产,笔者根据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及联合收割机生产作业的实践经验,将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76.
为探明温度对梨树腐烂病菌生长、病斑扩展及产毒素水平的影响,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LXS240101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病斑扩展及产毒素水平。结果表明:菌株LXS240101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在5~35℃范围内,梨树离体枝条接种梨树腐烂病菌后均能发病并导致病斑扩展,25℃时病斑扩展速度最快,面积达4.45cm2,5℃和35℃时病斑扩展速度缓慢,面积不足0.3 cm2。该菌株在梨树树皮培养基中最适宜的产毒素温度为20℃,10~25℃条件下可产生5种毒素,而在其它温度下仅产生3~4种;接种该菌株的梨树离体枝条5℃条件下未检测到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且毒素总量最低,其余温度下均可检测到5种毒素,最适宜的产毒素温度为10℃,毒素总量可达224.14μg/g干组织。  相似文献   
77.
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目区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鲁南稻区稻茬麦免耕田播种时间以10月8日为佳,该技术与常规机耕撒播相比,不但苗情好,群体结构合理,而且增产幅度在5%以上。  相似文献   
78.
青花菜,由于在常温下花蕾极易开放、发黄和霉变而失去商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花菜产业的发展。笔者摸索总结了4种延后保鲜储藏技术,可使青花菜保鲜期最长达90天。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碱与Oryzalin为诱变剂(均添加2%DMSO),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材料的茎尖,通过传统的根尖压片法检测染色体数目,比较不同试剂、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诱导二倍体的效果。[结果]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优于试剂Oryzalin;培养基添加法的诱导效果优于浸泡法,在培养基中添加0.2%秋水仙素并处理5 d时诱导效果最佳,染色体加倍效率与成活率分别可达38.3%和50%。[结论]秋水仙碱仍是芦笋单倍体加倍最有效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根部处理剂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吡唑醚菌酯在植物-土壤间的分布规律,以番茄为试材,建立了测定番茄根、叶及根围土壤中2种化合物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者在番茄体内和根围土壤中28 d内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BA与吡唑醚菌酯在番茄根、叶和根围土壤中的回收率在82%~107%之间,定量限在0.03~0.09 mg/kg之间;经番茄苗蘸根处理后12 h^28 d,在根围土壤中未检测到6-BA,而在番茄叶和根中均有检出(0.043~2.0 mg/kg),表明6-BA可被根部快速吸收,并传导至叶片,在番茄各部位中的含量为侧叶>根部>顶叶;6-BA在番茄根部和叶片中消解较快,处理7~10 d后低于检出限;吡唑醚菌酯可扩散至根围土壤中,大部分被根部吸收并维持在较高含量水平(1.2~3.0mg/kg)达28 d以上;根部的吡唑醚菌酯可转移至叶片,并以较低含量水平(0.11~0.78 mg/kg)保留4~6 d。研究结果为番茄根、叶及土壤中6-BA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提供了方法,并为评价该根部处理剂的应用效果提供了必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