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广元是我国少有的油橄榄适生区之一,具有较大的油橄榄产业发展潜力。文章介绍了广元市油橄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2.
邯郸、保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及其DNA-A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河北保定和邯郸地区番茄受到一种毁灭性的新病毒危害,对两地5个病样检测,结果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但未检测到卫星DNAβ分子.对保定和邯郸分离物DNA-A全长进行克隆测序,两分离物DNA-A全长均为2 781 bp,这两个分离物DNA-A全长与其他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离物同源性为98.6%~99.8%,发现其...  相似文献   
33.
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毒病田间调查和血清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9月对胶东半岛葡萄主产区15个葡萄园的病毒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采集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共计44份葡萄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从样品中分别检出葡萄斑点病毒(GFKV)、葡萄卷叶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病毒3(GLRaV-3),检出率分别为6.82%、2.27%和40.91%。蛇龙珠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总检出率达60.71%;赤霞珠样品中检出了葡萄卷叶病毒3和葡萄斑点病毒,总检出率为36.46%。蓬莱地区葡萄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检出率达55.56%,龙口地区病毒检出率也达到了52.17%。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35.
1987~1993年期间,在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北京4省1市先后采集花生矮花叶病及斑驳病标样290个,冷干保存,经用鉴别寄主测定、间接ELISA、电镜观察证明,引起北方花生产区花生矮花叶病的病原是花生条纹病毒(轻斑驳病毒)(PSTV原PMMV)、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黄瓜花叶病毒(CMV—CA)、花生斑驳病毒(PMV)其发生频率依次为47%,41.3%,33.3%,3.3%.在我国除台湾省外,在北方花生产区第1次报道PMV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在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  相似文献   
37.
从辣椒上分离到的Ⅰ—17、Ⅱ—44、Ⅲ—59、和Ⅳ—34四个病毒分离物,根据其病毒形态、大小、血清反应、蚜虫传毒特性、体外稳定性、寄主范围和症状特点,Ⅰ—17、Ⅱ—44和Ⅲ—59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三个不同分离物,Ⅳ—34鉴定为烟草花叶病毒(CMV)。CMVⅠ—17、Ⅱ—44和Ⅲ—59三个分离物的病毒形态为球状,直径约28nm,免疫琼脂双向扩散试验结果:它们与 CMV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个分离物均由棉蚜、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钝化温度:Ⅰ—17为55—60℃,Ⅱ—44为66—70℃,Ⅲ—59为60—65℃,三个分离物的稀释限点均为10~(-4)—10~(-5),体外保毒期均为5天;在辣椒、黄瓜、心叶烟和普通烟等寄主上引起系统花叶,在奎宁藜、豇豆、蚕豆等植物上引起局部枯斑,不侵染十字花科植物。Ⅰ—17、Ⅱ—44和Ⅲ—59三个分离物在心叶烟、黄花烟、普通烟、蚕豆、蕃茄、曼陀罗等寄主上的侵染性及症状反应不同,在不同辣椒(甜椒)品种上的症状反应也存在差异。TMVⅣ—34分离物病毒粒子形态为直杆状,大小约为300×18nm,免疫琼脂双向扩散试验表明它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存在亲缘关系;不能由蚜虫传毒,致死温度为95°—100℃,稀释限点为10~(-10)—10~(-11),体外保毒期2个月以上;在普通烟、毛叶烟、三生烟、辣椒、蕃茄等寄主上表现系统花叶,在心叶烟、曼陀罗、奎宁藜、黄色藜、枯斑三生烟等寄主上引起枯斑症状,不侵染黄瓜和蚕豆等植物。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通过对叶盘保湿方法的改进, 不同菌源接种后发病严重度的分析, 抗?感病对照品种的确定, 建立了一种更为便捷?可靠?稳定的葡萄白粉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取葡萄藤自上而下第2~4片幼嫩叶片, 打取直径15 mm的叶盘置于1.5%水琼脂平板进行保湿, 采集田间菌源直接制备孢子浓度为2×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 选定抗?感病葡萄品种做对照, 14 d即可完成抗性鉴定?采用此方法对11个葡萄品种(品系)进行了葡萄白粉病抗性评价, 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品种(品系)对葡萄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高感品种为‘巨峰’‘夏黑’和‘阳光玫瑰’等, 感病品种为‘玫瑰香’和‘马瑟兰’, 抗病品种为‘瑞都科美’和‘无核翠宝’, 高抗品种为‘北冰红’?试验结果为葡萄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了方法和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 1、SDLK1 1、LNXCetz6 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 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0.
花脸蘑(Lepista sordida)蛋白粗提液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脸蘑蛋白粗提液为对象,研究了其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及对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控制作用;探讨了浓度、温度、pH值对花脸蘑蛋白粗提液抗TMV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粗提液浓度为100μg/mL时,诱导烟草抗TMV的侵染枯斑抑制率可达83.97%,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的枯斑抑制率为74.57%,对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控制效果达到82.70%,表明花脸蘑蛋白粗提液通过诱导抗病性和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到了控制TMV的作用;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在50℃的条件下处理30 min,抗TMV侵染的枯斑抑制率仍达66.30%;花脸蘑蛋白粗提液也具有很好的pH值稳定性,pH敏感性试验表明,在pH为4.0~10.0的条件下,都具有抗TMV活性,在中性(pH=8)的条件下,活性最强可达8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