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155篇
  91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430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昌图豁鹅杂交利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因此,企业生产饲料产品必须要有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饲料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依据,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文件,贯穿于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的所有环节。鉴于目前多数企业按照企业标准生产饲料产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一些中小型犬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烈性传染病发病机率相对较高,特别是犬细小病毒感染病例较多。有单个犬发病,也有一窝犬同时或相继发病。该病病程短,发病急,病死率较高。临床症状有体温升高,心律不齐,呕吐,腹泻,拉血便且有恶臭味等,结合特异性快速诊断试剂盒不难对该病做出诊断。现结合自己临床工作经验,对该病的病因做深入分析,同时,就该病的各种治疗及免疫方法做一定的介绍。1病因分析1.1幼犬自身原因从临床病例来看,断乳前后的仔犬易感性最高。这时期的幼犬,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抵抗力较差;同时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呼吸困难;体虚、流产、便秘、腹泻、尿赤等症状。因发病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群体,在临床上缺乏诊断手段而很难做出确诊,因而在治疗上易产生失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现就我们对该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上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蛋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消毒方法对鸡蛋蛋壳表面细菌进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杀菌效果优劣依次为开水浸烫>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高锰酸钾浸泡>过氧乙酸浸泡,开水浸烫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容易引起蛋壳破裂,适宜实际生产的消毒方法为过氧乙酸熏蒸和甲醛熏蒸.将消毒处理后的鸡蛋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贮存20天,开水浸烫处理组鸡蛋仍保持较鲜的品质,其余各组鸡蛋品质较差.结果表明,常规消毒方法(除开水浸烫法)只能抑制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能延缓鸡蛋品质下降达到保鲜鸡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氟化物高度敏感的家蚕品种733新和高度耐受性品种T6构建耐氟近等基因系,对回交15代的近等基因系群体从幼虫2龄眠起开始至4龄第3天连续添食200 mg/kg Na F溶液浸渍的桑叶,调查蚕体重要代谢酶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解剖获取4龄3 d幼虫中肠组织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的结果显示,近等基因系群体中耐氟个体中肠的GST表达量比敏感个体明显上调。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T基因在耐氟个体与敏感个体中肠、血淋巴、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对5龄1~6 d幼虫中肠、血淋巴中的GST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对氟化物的抵抗力可能与体内GST酶活力的强弱有关,由于受氟化物刺激的诱导,可能导致GST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家蚕耐氟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北京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年从北京市7个区157个养猪场(户),采集5 46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其中:经产母猪阳性率最高(58.28%),其次是育成猪(57.55%)、育肥猪(54.49%),后备母猪阳性率最低(37.46%);散养户的样品阳性率较高,为66.42%,规模猪场的阳性率较低,为47.71%。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对猪场采取伪狂犬病净化和综合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一:近来,不少网友和养殖户对笔者反应说:鸡群在育成鸡舍时,球虫、肠炎时有发生,一旦转入到产蛋鸡舍后,病情就会好转,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一是育成鸡舍的密度较大,疾病传播快,而产蛋鸡舍密度小。二是网底密度不同。在育成舍鸡粪总在育雏网上停留,而进入产蛋鸡舍后粪便直接排泄到地面,在鸡笼上没有停留时间,所以发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