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小鼠和大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口服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为将其研究开发为新药奠定基础,为临床用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经口灌胃一次给药,统计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的口服LD50为691.83 mg/kg,95%可信区间为642.92 mg/kg~744.47 mg/kg;对SD大鼠的口服LD50为2 054 mg/kg,95%可信区间为1 908 mg/kg~2 210 mg/kg.表明氢溴酸槟榔碱属于低毒性的药物,按1 mg/kg~5 mg/kg临床应用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52.
为了评价人工合成的新兽药“菌速灭”不同剂量对沙门菌所致鸡白痢的临床疗效,采用“菌速灭”高、中、低3个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通过饮水给药方式治疗雏鸡白痢,并与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菌速灭”高、中剂量组治愈率和相对增重率效果均优于诺氟沙星,能较好的治疗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5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最具知识产权的瑰宝之一,以临床治疗方面的成绩最为显著,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应在接受其独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其发  相似文献   
54.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氟喹诺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菌速灭。为了考察其抗菌活性,笔者等比较观察了菌速灭与诺氟沙星、头孢唑林钠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了建立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 ODS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流速1m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氟尼辛葡甲胺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27~889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 596.7X+32 979,R2=0.999 9;总平均回收率为(97.16±2.05)%,RSD为2.11%;对5批样品中的氟尼辛葡甲胺进行含量测定,RSD为1.14%。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建立氢溴酸槟榔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流速和柱温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研究槟榔碱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结果]采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50∶50),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流速1.5 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槟榔碱的保留时间约为12.6 min,分离度良好。进样量在0.010~0.08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在紫外检测下最低能定量检测到500 ng。[结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准确度,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但不适合用来测定药动学试验或药物残留试验中微量槟榔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7.
为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在甘肃某两个牛场选择70头自然发生的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进行临床试验。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头)和对照组(n=34头)。试验用药和对照用药分别为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每个感染乳区注入3 g药物,每12 h注射1次,连续用药3 d。在用药前、停药后7 d及14 d采集各组奶牛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测及乳汁体细胞计数。通过临床观察、细菌清除率及体细胞计数变化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停药后14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8.3%和61.8%,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4.12%和93.55%。两组奶样中的SCC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用药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与《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等相关指导要求,对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注射用缓释剂进行外观、黏度、pH、水分、密度、内毒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建立EPR注射用缓释剂的质量标准并比较与参比制剂的药学等效性。含量与有关物质检测方法为使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甲酸:水:乙腈(0.04 mL:40 mL:60 mL);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5 ℃;进样量:2 μL。在37 ℃,转速为50 r/min,0.5% SDS的PBS缓冲液条件下,比较自研与原研EPR注射用缓释剂的药学等效性。EPR注射用缓释剂外观澄清透明,平均相对黏度为46.45 mPa·s,平均pH为6.88,制剂中不含水分,密度为1.13 g/cm3,内毒素满足<0.1 EU/mL限度,含量>5%的标示值,有关物质的量<5%,检测结果均符合注射剂制剂要求;在同一条件下释放31 d后,自研与原研EPR注射用缓释剂累积释放量均超过80%,且自研与原研的相似因子(f2)值>50。自研EPR注射用缓释剂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注射剂标准,自研与原研EPR注射用缓释剂具有药学等效。  相似文献   
59.
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已被证实具有抗炎、镇痛、抗血管内皮氧化、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热等药理活性。相比前药不仅具有低毒、作用时间长、安全范围广等特性,而且克服了前药的不良药物性质。本文将就AEE目前已经研究的毒理学、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等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为初步分析利福昔明(Rifaximin)在人工胃/肠液和肠道菌群及动物组织样品中的稳定性,将利福昔明分别与空白人工胃液(pH=1.3,不含酶)、空白人工肠液(pH=6.8,不含酶)、人工胃液(pH=1.3,含胃蛋白酶)、人工肠液(pH=6.8,含胰蛋白酶)、SD大鼠(雄性)肠道菌群及不同组织样品的匀浆液等共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剩余利福昔明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空白人工胃液中,随孵育时间的增加,剩余利福昔明百分比虽有下降,但仍在90%以上;在人工胃液中孵育6 h,其剩余百分比为84.03%;而在空白人工肠液和人工肠液中孵育6 h后,其剩余百分比则分别降至81.14%和78.12%。2)利福昔明在SD大鼠肠道菌群中孵育12 h后,虽发生部分降解,但剩余百分比仍在90%以上,总体呈稳定的趋势。3)利福昔明在空白SD大鼠的胃、肝、小肠和大肠及内容物的匀浆液中分别孵育6 h后,其剩余百分比分别为92.09%、75.95%、78.24%和83.90%。综上,利福昔明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壁、肝脏代谢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亦较为有限。本研究将为兽用利福昔明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