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不同品种及成熟度橄榄油中角鲨烯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引种的13个不同品种及8个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再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角鲨烯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3个不同品种橄榄油中,城固32角鲨烯含量最高,莱星含量最低;不同成熟度的3个品种(城固32、佛奥和阿斯),橄榄油随成熟度提高,角鲨烯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品种核桃仁中钙、铁、锌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陕西、山西等6个核桃主产区40个核桃仁试样为原料,采用微波消解-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中铁、锌和钙。结果表明,核桃仁中Fe含量在0.010-0.193mg/g之间,平均含量0.072mg/g;Zn含量在0.005-0.070mg/g之间,平均含量0.036mg/g;Ca含量在0.255-0.660mg/g之间,平均含量0.491mg/g。所测试样中铁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其次是钙元素,锌元素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的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的22条引物中,共扩增出1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83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89%。采用成对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对Nei’s的一致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3个八角无性系中,广南7号与广南9号的遗传距离最近,广南9号与富宁3号的遗传距离最远。在遗传距离为0.142 5处将23个八角无性系分为4个类群。试验数据表明,其八角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油橄榄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阿斯和佛奥果实为原料,应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对其进行脱苦实验,测定实验中单宁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阿斯脱苦最佳氢氧化钠浓度为1.5% ~3.0%,其中浓度为1.5%、2.0%、2.5%、3.0%,所需脱苦时间分别为11.5h、9h、6h、5.5h;佛奥脱苦最佳氢氧化钠浓度为2.0%~3.5%,其中浓度为2.0%、2.5%、3.0%、3.5%,所需脱苦时间分别为9.5h、8h、6h、5h.存脱苦过程中,溶液浓度愈低的油橄榄相对单宁含量越高.实验得出阿斯及佛奥两品种在不同氢氧化钠水溶液及不同脱苦时间的单宁含量变化曲线,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蚕豆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高于其余2种分隔方式,在各个生育期,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与不分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蚕豆斑潜蝇的发生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说明根系的相互作用,对蚕豆斑潜蝇的发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下部分隔对间作小麦养分吸收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养分吸收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不分隔小麦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大于尼龙网分隔处理和根系完全分隔处理。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表明地下部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小麦的生长,提高了小麦抗白粉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蚕豆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高于其余2种分隔方式,在各个生育期,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与不分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蚕豆斑潜蝇的发生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说明根系的相互作用,对蚕豆斑潜蝇的发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个引种和选育的油橄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11条筛选出的引物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40%。数据表明所分析的油橄榄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所有品种的聚类图,结果 48个油橄榄品种被聚成了4个大类;84.6%的国内选育品种聚于2个类群中;多数引种品种并没有按照地理起源而是依据引种材料来源地和主要用途聚类。研究结果为油橄榄种质资源的利用以及进一步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1.豆果豆果是从西班牙引进的油橄榄品种,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克,干果含油率45.74%,鲜果含油率18.63%,果肉率86.24%,鲜果含水率59.27%。扦插苗栽植后3年开始结果,7年进入盛果期,每亩鲜果产量高达849.42公斤。2.科拉蒂科拉蒂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油橄榄品种,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椭圆形,果基平,果顶圆形,果斑凹陷,平均单果重6.22克,果肉率84.24%,鲜果含油率27.72%,饱和脂肪酸含量13.2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6.12%,油质佳。在云南省栽培,果实10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