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正1.豆果豆果是从西班牙引进的油橄榄品种,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克,干果含油率45.74%,鲜果含油率18.63%,果肉率86.24%,鲜果含水率59.27%。扦插苗栽植后3年开始结果,7年进入盛果期,每亩鲜果产量高达849.42公斤。2.科拉蒂科拉蒂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油橄榄品种,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椭圆形,果基平,果顶圆形,果斑凹陷,平均单果重6.22克,果肉率84.24%,鲜果含油率27.72%,饱和脂肪酸含量13.2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6.12%,油质佳。在云南省栽培,果实10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22.
2010~2011年通过对云南省的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皮瓜尔、软阿斯、佛奥、城固32、鄂植、科拉蒂在旱季末期和雨季末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束缚水/自由水、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5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运用SPSS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皮瓜尔﹥城固32﹥佛奥﹥鄂植﹥科拉蒂﹥软阿斯,皮瓜尔是抗旱性最强的品种,其次是城固32,适宜在云南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3.
以色列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述了“油橄榄丰产栽培和灌溉技术培训团”于2012 年至以色列进行现场考察、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与讨论。通过学习和培训总结出以色列油橄榄种植、本土消耗与外贸、主要栽培品种、主要种植模式、整形修剪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的技术和内容。并根据云南省与以色列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差距,借鉴此次培训的知识和内容,提出发展和推动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云南省乃至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4.
草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林下植物,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从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储藏5个方面总结出一套规范的草果丰产栽培技术,以用于生产和推广。  相似文献   
25.
在提取高质量八角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对其RAPD反应体系的Taq DNA聚合酶、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等因子的优化,建立了稳定、重复性高的八角RAPD-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0 UTaq DNA聚合酶,0.15 mmol·L-1 dNTPs,2.0mmol·L-1 Mg2+,2.0 μmol·L-1引物,20~ 80 ng模板.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扩增后94℃变性30 s,31 ~3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完全延伸7 min,4℃保存.在建立RAPD-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2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5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并通过各引物的退火温度梯度实验,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26.
以云南引种的39个不同品种油橄榄果为材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采用GCMS法定性和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差异。结果表明:39个品种油橄榄均为高油酸型,其油酸质量分数为54.52%~80.19%,变异系数为9.92%;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差异不大,为12.45%~20.87%,变异系数为12.45%;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差异显著,最低为5.97%,最高可达26.19%,变异系数为35.31%;油橄榄果中鲜果含油率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6;8种橄榄油脂肪酸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5。总体上来说,云南引种的油橄榄油质组成比例合适,是人体理想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27.
油橄榄种间杂交可拓宽现有油橄榄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其杂种真实性鉴定可为种间杂交技术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技术条件。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以佛奥(Olea europaea cv. Frantoio)作母本、尖叶木樨榄(O.cuspidata)作父本,成功杂交育得子代。本研究利用14个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的油橄榄SSR标记,对3个种间杂交子代和1个疑似杂交种"欧莱雅"的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个SSR标记(EMO90)仅在佛奥和杂交子代中有SSR-PCR扩增产物,而在尖叶木樨榄中无产物,表现为显性标记;其余13个SSR标记(Oli23,Oli26, GAPU01, GAPU59, GAPU71, DCA05, DCA07, DCA08, DCA15, DCA18, EMO2, EMO3, UDO09)为共显性标记,其中3个SSR标记(GAPU71, EMO2和EMO3)能够将子代杂合而亲本纯合的基因型直观进行呈现,明确证实了杂交种的真实性。本研究为今后油橄榄远缘杂交育种时杂种的早期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8.
‘柯基’是希腊主栻的油用油橄榄品种,我国于1979年3月从法国科西嘉农业试验站引入枝条,分别在四川、湖北、陕西和浙江等地嫁接。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60 g,果面光滑,果基平,果顶有乳状凸起,鲜果含油率22.70%,果肉率82.58%,果味非常浓,油质佳。在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冷冬地区,果实10月下旬成熟,成熟后附着力强,不易脱落。2013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认定。  相似文献   
29.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氮同化物的变化特征,探讨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植株全氮含量、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片C/N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供氮水平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分蘖期和抽穗期叶片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灌浆期高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比单作小麦低12.7%;在灌浆期,在较低氮供应水平(N0、N75)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单作小麦高85.7%和96.6%,单作小麦C/N较高;而在较高的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作小麦低32.4%,间作小麦C/N较高。整个生育期单作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率均高于间作,间作对延缓灌浆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效果显著。高氮供应(N150)显著增加单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对间作小麦影响不显著甚至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0.
 以小麦蚕豆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根系分隔技术,主要研究了在小麦蚕豆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和塑料膜分隔(P)3种根系分隔条件下,供氮水平(N0,N0.05,N0.1和N0.2)对小麦生长和白粉病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间作小麦的生物量。在3种不同的根系分隔方式下(I,P和M),N0.05水平小麦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N0水平增加了59.9%,62.6%和58.6%。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增加,在3种根系分隔方式下,分别增加337.1%~1213.6%,766.3%~1750.1%和130.7%~1061.0%。但根系不分隔处理(Ⅰ)的间作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高氮水平下(N0.2)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