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规模猪场精准营养调控是建立在饲料加工精准管理和猪场精准管理基础之上的,在饲料加工环节从原料质量控制、加工管理以及原料和成品的储运,形成了饲料管理系统。对猪群进行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实行精准管理和营养调控,进而实现猪群的精准管理。依据猪群状态、饲料营养调控,开展科学饲喂,真正实现猪场的精准营养,这也是未来猪场营养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2.
根据 GenBank 中公布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外壳蛋白(CP )基因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热激蛋白(Hsp70)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 RT-PCR 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 SPFMV 和 SPCSV 的双重 PCR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能够1次扩增出 SPFMV 和 SPCSV 的特异性片段,片段大小为461 bp 和304 bp,测序结果表明,2种病毒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23.
安徽省SMV株系的鉴定及其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的最新组成、分布及消长动态,以及筛选对流行株系的抗性种质。2009-2010年广泛采集安徽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疑似SMV病样461份,采用生物学及血清学方法鉴定得到83个SMV分离物。用全国统一的10个鉴别寄主对这些分离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4个SMV株系,如SC3-SC9、SC11、SC13-SC15、SC17、SC19和SC22,其中SC5、SC11、SC14、SC15、SC17、SC19和SC22是本研究大豆主产区新发现的。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MV株系SC3和SC7仍为目前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16.9%和25.3%;其次为新发现的强毒株系SC15,在安徽省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比率为12.1%。针对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源筛选结果表明,来自参加安徽省区试的149份资源中有中作J8023、中黄45、L85-2308、中涡47号和濉科13等5份材料对SC3表现高抗,中黄45、宿03-4-1-4和鲁06-7等9份材料对SC7表现高抗;来自参加我国南方区试的95份种质资源中有13份对强毒株系SC15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13.7%。本研究明确了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及变化趋势,筛选出针对SMV流行株系的抗源,为培育抗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明彩色马铃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彩色马铃薯无毒试管苗,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21份彩色马铃薯后代品系组培苗形成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对试管苗进行马铃薯主要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组合(MS+NAA0.05mg·L~(-1)+6-BA0.1mg·L~(-1)+GA30.2mg·L~(-1)+泛酸钙0.2mg·L~(-1))可作为闽薯1号茎尖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优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在不同的彩色品种茎尖分化和植株形成差异较大,试管苗经RT-PCR检测6种马铃薯病毒(PVX、PVY、PVS、PVA、PVM和PSTVd),获得了11份彩色马铃薯脱毒苗,可用于大田生产用试管苗。  相似文献   
125.
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中药渣和发酵中药渣对泌乳母猪及其仔猪血浆生化参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其在母猪饲粮配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 kg/t米糠(对照组)、2 kg/t中药渣制剂(中药渣组)和2 kg/t发酵中药渣制剂(发酵中药渣组)。从产前21 d开始饲喂,到产后28 d结束。分别于母猪产后1、7、14和21 d,每组随机选取6头母猪,耳缘静脉采血;于仔猪7、14和21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所采血样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渣组母猪产后7 d的血浆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以及14 d的血浆GL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产后1 d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7 d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ALP活性,14 d的血浆ALT和ALP活性,21 d的血浆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发酵中药渣组母猪产后1 d的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AT活性和T-AOC,14 d的血浆AST和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中药渣组14日龄仔猪的血浆ALP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4日龄的血浆T-AOC显著升高(P0.05);发酵中药渣组7日龄仔猪的血浆ALP活性和T-AOC均显著升高(P0.05),14日龄仔猪的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母猪饲粮中添加中药渣或发酵中药渣可影响泌乳母猪及其仔猪的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6.
不同类型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运用4种常用模型对光合光响应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得到的光饱和点要远远小于实测值,而指数模型虽然能较好地拟合出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但其得到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值要远小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8个品种中,福薯2号和广薯87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是光合效能较好的两个甘薯资源。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紫叶甘薯叶片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福菜薯23号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温度和光质处理后测定叶片花青素含量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叶片花青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不呈线性正相关;高温对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主要是下游基因DFR和F3H的表达受到抑制;与白光相比,蓝光促进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的合成,红光抑制花青素合成,混合光差异不大,尽管老叶的花青素含量高于新叶,但新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4CL、CHS、DFR和F3H表达量高于老叶片。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叶菜型甘薯花青素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为探寻不同地区济麦44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以及济麦4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播种方式,为山东乃至黄淮海主产区济麦44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德州(S1)、莱州(S2)和淄博(S3)3个生态点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对济麦4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点、播期二者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2019—2021年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总平均值为7 322.85 kg/hm2;S2生态点的济麦44籽粒产量(7 406.60 kg/hm2)略高于S1生态点(7 341.82 kg/hm2)和S3生态点(7 220.14 kg/hm2);S1T2、S2T1和S3T1处理的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较高,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1(德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10日,S2(莱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S3(淄博)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因此,时(播期)空(生态点)差异对小麦产量有一定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阐明地膜和稻秸覆盖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冬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为试材,设置4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各处理产量、营养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和稻秸覆盖处理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3.2%~15.8%和13.7%~30.9%,总产量分别提高3.2%~18.1%和14.8%~21.9%。黑膜覆盖处理下的块茎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15.9%~19.3%;黑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块茎维生素C含量,相比对照增幅分别为10.1%~39.6%和26.7%~36.1%。覆盖栽培明显抑制马铃薯田间杂草发生,黑膜、白膜和稻秸覆盖处理杂草鲜重较对照分别下降66.4%~77.6%、32.4%~34.5%和25.9%~37.4%,其中黑膜覆盖的杂草鲜重防效最明显。综上,地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采用黑膜覆盖还有利于改善块茎品质,而且具有明显的抑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