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为定量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开展施氮试验。结合2017—2018年度试验资料,通过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规律,引入氮素和水分影响因子,构建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的模拟模型S(j,t)=S(W3N300,t)×(1+FN)×(1+FW)。经2016—2017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略高外,RMSE值、平均绝对误差da以及相关系数r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程度较好,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维生素D3能调节和控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调节作用。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其功能研究的进展和免疫调节机制的新认识,提示它们在畜禽免疫营养上增强动物抵抗力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1,25-二羟维生素D3除了直接作用于T细胞外,还通过各种机制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该文综述了维生素D3及其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3.
试验通过SF6示踪技术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甲烷排放量,8只试验羊采用随机分组设计,设维持水平和自由采食2个处理,日粮为20%苜蓿+80%羊草。结果表明:自由采食组和维持水平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为0.839kg/d和0.581kg/d(P<0.05),消化率分别为49.04%和51.10%(P>0.05),维持水平组的甲烷排放量为18.06g/kgDMI,甲烷能占采食总能的比例(MCR)为8.98%,自由采食组甲烷排放量为17.71g/kgDMI,MCR值为6.28%。内蒙古白绒山羊饲喂苜蓿/羊草混合牧草的甲烷排放量为10.43~15.07g/d。  相似文献   
54.
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对小麦产量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小麦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通过田间试验,以鲁原502为材料,对旋耕、深耕和耕层优化双行匀播3种耕作技术下冬小麦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顶部展开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能提高小麦群体分蘖能力及分蘖成穗率,在生育中后期可有效延缓旗叶叶绿素降解,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强度,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和转化。与深耕、旋耕相比,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使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2%和19.21%,旗叶光合速率增加了13.33%和25.08%,增产8.11%和13.29%。  相似文献   
55.
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对麦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的增产机理,在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通过大田试验,以鲁原502为材料,比较了旋耕(RT)、深耕(DT)和耕层优化双行匀播(MT)3种耕作方式下麦田0~105cm内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含水量、速效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酶活性等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RT和DT易使土壤出现犁底层,而MT可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显著降低25~45cm土层土壤容重,并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均能维持土壤较高含水量,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与RT和DT相比,MT可有效增加25~45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说明耕层优化技术能够加深耕层,同时可有效改善小麦根际土壤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56.
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无污染又不产生耐药性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就中草药添加剂的种类、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等内容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7.
平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一种食用菌,产量仅次于双孢菇,也是我国目前消费量最多的一种菇类。平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以利用多种农副产品资源,如麦秸、稻草、玉米芯、豆秆等为原料,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平菇发菌管理是平菇生产最关键技术,如果管理不善,将严重影响其产量和效益。本文阐述平菇在发菌阶段常遇到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状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选取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18只,各随机选取9只进行断尾,‘兰州大尾羊’采用外科手术法,‘蒙古羊’采用橡圈结扎法。断尾羊为试验组,未断尾羊为对照组。屠宰后的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日增重、宰前活重和热胴体重则均是试验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明显高于试验组,尾臀部脂肪重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重差异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其余各部位脂肪重均是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其中,皮下脂肪重和肾周脂肪重差异不显著(P0.05);睾丸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和内部脂肪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蒙古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高于试验组,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皮下脂肪重、睾丸脂肪重、肾周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内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在‘蒙古羊’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分析可知,脂尾去除有提高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日增重及降低二者采食量的趋势;脂尾去除对‘蒙古羊’脂肪沉积分布影响不大,而‘兰州大尾羊’则有更多的脂肪沉积到了皮下、睾丸、肾周和肠胃周围,且断尾的‘兰州大尾羊’总脂肪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9.
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量化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构建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济麦44为材料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度开展了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主要品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月1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2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各品质指标均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30日播期内,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播期延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则逐渐增大。通过引入种植密度和播期影响因子,构建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20—202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RMSE)、绝对误差(da)和绝对误差(dap)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在龙海、南安和长乐3个点进行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筛选出JL03-786、兴佳2号和中薯19号3个品种(系),较符合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