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7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河南省谷子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霞 《种业导刊》2011,(10):13-14,17
阐述了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条件,并针对存在问题,从优化谷子产业环境、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施名牌战略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2.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伤害,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对于作物而言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危害农业生产发展,因此植物抗逆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是一条优于传统育种途径的快捷有效的途径。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干旱、高盐、低温、缺铁等)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者发现,很多bHLH转录因子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文全面系统阐述了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抗旱、耐盐、耐冷、耐缺铁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bHLH转录因子的利用及植物抗旱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适宜播种期对提高谷子产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7个播种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摸索冬季种植谷子适播期,以期为发展河南谷子冬季栽培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利用塑料薄膜拱棚进行辣椒夏播秋延冬生产(以下简称延冬辣椒),起源于湖北、安徽等长江沿岸,仅安徽和县1999年就超过400hm~2。近年来,这种栽培方式快速向北发展,目前已到黄河流域。延冬辣椒上市期从10月中旬可延至12月,正好填补了北方露地秋延后辣椒已结束、南方两广  相似文献   
35.
日光温室番茄定植后生育期长达11个月,生产中需2次落蔓.改2次落蔓为2次低节位换头,能有效地更新枝蔓、缩短养分及水分运输距离,使产量由10 000 kg/667m2 提高到15 000 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36.
沙漠地区肉苁蓉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肉苁蓉主要成分、功效、产品开发市场前景、产业效益估算,提出了沙漠地区肉苁蓉产业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2015—2016年设置3点试验,鉴定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为开展强优势谷子杂交种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依据和支撑。结果表明,供试谷子杂交种中572227、5695等5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28.59%~38.61%、超亲优势30.37%~57.30%,优势较强,为强优势杂交种;56813、51861、54359三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9.26%~19.95%、超亲优势10%,为中优势杂交种;51813、3813等6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14.71%~2.67%,超亲优势-6.17%~57.85%,为弱优势组合。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强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优势,弱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劣势,出谷率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是建立在高结实性基础之上的;强优势、中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大部分弱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也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程度不同,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穗长、穗粗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与产量优势吻合度较高;千粒质量杂种优势不明显,且无规律性。综合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的相关分析结果,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质量、出谷率、穗长、单穗质量、穗粗。  相似文献   
38.
种植密度对夏谷抗倒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河南省夏谷的适宜种植密度,以豫谷23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45. 0万、52. 5万、60. 0万、67. 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系统研究了夏谷的植株形态特征、抗倒性、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之间谷子株高没有显著差异,但重心高度随密度增加显著升高,茎粗、穗长、光合速率、茎秆弯折力、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密度为6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最高(6 036. 0 kg/hm~2)。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提升谷子产量,但同时加剧了植株对资源的争夺,导致植株茎秆细弱,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 2、P2O5 115.93kg/hm 2、K2O 32.48kg/hm 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 2、P2O5 109.30kg/hm 2、K2O 32.68kg/hm 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相似文献   
40.
为了明确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谷子抗旱机制,本研究以谷子抗旱品种山西2010和干旱敏感品种K359*M4-1为材料,应用RNA-seq技术对两个品种干旱胁迫前后萌发期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定。结果表明,在山西2010和K359*M4-1中分别鉴定出2 300个和3 65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包括编码类锌诱导的促进因子、类萌发素蛋白、蛋白磷酸化酶、转运蛋白、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等基因。通过对鉴定到的DEG进行GO和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发现山西2010和K359*M4-1中的DEG分别富集在52个和21个生物学过程。KEGG 富集分析发现,DEG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苯丙素生物合成,角质、亚氨酸和蜡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途径。本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抗旱关键基因、解析谷子抗旱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