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露和再入水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虾苗运输中干露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实验在(20±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50±5)%的条件下,对不同干露时间(6 h、12 h、18 h和24 h)和再入水时长(1 h、6 h和12 h)幼虾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虾的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8 h,第2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入水阶段无幼虾死亡。干露阶段,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变化(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时间逐渐升高;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干露第24小时后达到峰值(P0.05);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随干露时间显著升高(P0.05)。再入水时,SOD和CAT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入水12 h后MDA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T-AOC一直维持较高水平。6 h和12 h组入水1 h后乳酸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的血糖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AT和SOD对干露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作为克氏原螯虾干露阶段的免疫指标。MDA、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可以反映幼虾再入水时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m2时小规格虾(10~15 g)的占比明显增多;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26.9%,且对大规格虾(20~25 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仅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腹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值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挑选252尾初始体重为(5.26±0.10)g的幼虾进行120 d的养殖,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虾),试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棕榈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幼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呈现降低趋势。饲料3和饲料 4组幼虾S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饲料4、5和6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饲料 4组、饲料5组和饲料 6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脂肪酸的组别(饲料1、5、6组)肝胰腺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混合脂肪源的组别(饲料2、3、4组)(P<0.05)。各饲料组中,饲料4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P<0.05),饲料 5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各饲料组幼虾肌肉中∑SF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中均检出18种脂肪酸,∑PUFA>∑SFA>∑MUFA,n-3/n-6系∑PUFA值范围为1.44~1.84。研究表明,仅以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以混合的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SR、SGR和增重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冬春季稻虾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2月—2019年7月,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1500、3500、4500 kg/hm2)组和1个对照组(还田量0),分析投放克氏原螯虾前后不同还田量处理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密度以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克氏原螯虾投放前表现为3500 kg/hm2>4500 kg/hm2>1500 kg/hm2>0,投放后表现为0>3500 kg/hm2>4500 kg/hm2>1500 kg/hm2。投放克氏原螯虾前,总密度和生物量与还田量的关系均表现为4500 kg/hm2>3500 kg/hm2>1500 kg/hm2。投放后,还田量1500 kg/hm2组、3500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