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氮、磷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制订肉仔鸡适宜饲粮粗蛋白质(CP)、磷供给量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的罗斯308肉仔鸡1 200只,分1~7日龄、8~21日龄、22~35日龄和36~ 40日龄4个阶段饲养,试验饲粮为玉米-小麦-豆粕型,每个阶段按饲粮氮、磷水平分成4组,即高氮高磷组[HH组,CP:22.70%、21.60%、19.50%、17.50%;非植酸磷(NPP):0.45%、0.40%、0.35%、0.30%]、高氮低磷组[HL组,CP:22.70%、21.60%、19.50%、17.50%;NPP:0.30%、0.25%、0.20%、0.15%;耐高温植酸酶(TP):500、1 000、1 500、2 000 U/kg]、低氮高磷组(LH组,CP:20.70%、19.70%、17.70%、15.70%;NPP:0.45%、0.40%、0.35%、0.30%)、低氮低磷组(LL组,CP:20.70%、19.70%、17.70%、15.70%; NPP:0.30%、0.25%、0.20%、0.15%;TP: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占1/2.结果表明:1)1~35日龄,HH组和HL组35日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HH组和HL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LH组(P<0.05),HL组料重比显著低于LH组和LL组(P<0.05),HH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1~40日龄,HH组40日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LH组(P<0.05),HH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L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HH组和LH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HL组(P<0.05),极显著高于LL组(P<0.01),HH组血清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HL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LH组(P<0.05).饲粮氮、磷水平对肉仔鸡血清其他生化指标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分析表明,罗斯308肉仔鸡采用4阶段饲养法,1 ~ 35日龄,HL组(CP:22.70%、21.60%、19.50%、17.50%;NPP:0.30%、0.25%、0.20%、0.15%;TP:500、1 000、1 500、2 000 U/kg)增重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1~40日龄,LL组(CP:20.70%、19.70%、17.70%、15.70%; NPP:0.30%、0.25%、0.20%、0.15%; TP:500、1 000、1 500、2 000 U/kg)经济和生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2.
110kV A变电站是一个典型的内桥接线终端变电站。变电站两台主变差动保护采用的均是"小差"。文章通过故障分析,指出主变差动保护采用"小差"存在的缺陷,以及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3.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糖基化磷蛋白,在介导骨组织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快奶山羊的遗传进展,为奶山羊生产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DNA混合池技术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了崂山奶山羊(Capra hircus)泌乳母羊的OPN基因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分析其与泌乳和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效应.在所有174只样本中共检测到2个SNPs,即位于第5内含子I355位点的C/T(以C/r表示)和第7外显子E341位点的C/T(以M/N表示),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773和0.3267,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育种场(F)和育种户(P)群体中的分布不均衡,I355位点的P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在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中,P群体除电导性状以外的所有性状表型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F群体;I355位点上,CC基因型个体的脂肪含量显著(P<0.05)高于CT和TT基因型个体,灰分和冰点性状显著(P<0.05)高于CT基因型个体;E341位点上,等位基因N为非脂肪物、乳糖率、乳密度、乳蛋白率、冰点以及灰分6个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所有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中,F群体的体重和体长均极显著(P<0.01)高于P群体;P群体的尻宽和尻长极显著(P<0.01)高于F群体;I355位点上,T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极显著(P<0.01)大于CC基因型个体;E341位点上,等位基因M为体高和胸围的有利等位基因,MM和MN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和尻宽极显著(P<0.01)高于NN基因型个体,MM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极显著(P<0.01)高于NN基因型个体,MM基因型个体的体高、胸围显著(P<0.05)高于NN基因型个体.本研究发现OPN基因突变位点I355与乳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关,突变位点E341与奶山羊的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的关联效应,可以作为奶山羊部分生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4.
复合菌系MC1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的提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玉米秸秆厌氧甲烷发酵的效率和产气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结果表明,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与以往的复合菌系发酵产物pH值特性相似。在14 d的预处理过程中,秸秆质量减少了59.0%,其中纤维素减少了53.1%,半纤维素减少了76.4%。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第2 d,为1.44 g/L。化学需氧量(COD)和挥发性产物最大值均出现在第4 d,监测到的5种挥发性产物的量分别为乙醇2.38 g/L、乙酸0.57 g/L、丙酸0.11 g/L、丁酸0.62 g/L和甘油0.22 g/L,因此,处理4 d后最适合甲烷发酵。厌氧发酵的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相比,预处理后的秸秆总产气量和总甲烷量分别了提高了33.0%和58.1%。结果表明,MC1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甲烷产量,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5.
分解秸秆纤维素菌群的发酵及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一种简洁、高效的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及保存方法,便于后续的秸秆沼气开发应用。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前期工作中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ADS-3)作为供试菌种,分别用5种培养基分别进行菌种发酵,通过测定各发酵液总DNA浓度,并采用基于16Sr 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比较其微生物组成,综合评定最优培养基;将最适培养基发酵后的产物分别用“秸秆粉吸附风干”、“秸秆粉吸附冷冻干燥”和“直接冷冻干燥”3种方法保存,在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通过测定各产物保存的pH值和复壮后对秸秆的降解效果,及比较处理间微生物组成,评定适宜的保存方法。结果表明:改良Czapek培养基的发酵质量最好,其微生物组成和供试菌种的相似率最高;保存方法“秸秆吸附冷冻干燥”的保存效果最好,其pH值在7.2和7.4之间与供试菌种最接近、复壮后分解能力和原供试菌种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组成和供试菌种相似率最高,且和“直接冷冻干燥”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该研究为纤维素菌群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6.
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冬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腐酸在作物生产中有较为显著的促生、抗逆作用,但黄腐酸的结构复杂、分子量分布宽,影响其效果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冬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半透膜将黄腐酸按分子量分为<3000 D (W1)、3000~10000 D (W2)和>10000 D (W3) 3个等级,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进行冬小麦盆栽试验。在小麦拔节期将黄腐酸溶液施入土壤中,每个分子量的黄腐酸均设置0(CK)、10 (C1)、25 (C2)、50 (C3) mg/kg共4个施用量。在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和土壤样品,测量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结构分析表明,W1和W2的芳香烃饱和度更低,含氧官能团更多,侧链更发达,并且具有更高的亲水性。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21.62%~49.06%)、籽粒铁浓度(62.81%~100.67%)、籽粒氮累积量(19.47%~38.49%),提高了氮吸收效率(10.67%~19.66%)和氮肥偏生产力(21.63%~49.07%)。施用W1,以上各指标随黄腐酸施用量的...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奶牛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技术研究内容、技术集成和推广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68.
为了获得保存精液效果较好的猪常温精液稀释剂配方,试验对已有配方(配方1~配方10)进行筛选,并用褪黑激素和谷胱甘肽对筛选的配方进行改良。结果表明:配方7的保存效果最佳,保存时间为5.03 d;褪黑激素和谷胱甘肽对保存效果均有一定影响,0.5×10-5mol/L的褪黑激素及0.5×10-3,1.0×10-3mol/L的谷胱甘肽能显著延长稀释剂对精液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69.
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1,简称GDF11)是BMP/TGF-β超家族一员,编码一种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确立骨骼模式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里岔黑猪GDF11基因部分cDNA,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猪部分GDF11基因序列为1 161 bp(GenBank:HQ657211),编码332个氨基酸,与人、小鼠、大鼠、牛、马、兔、斑马鱼GDF1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0%,99.10%,99.10%,99.40%,99.10%,98.80%,78.82%。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GDF11基因mRNA在1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总体趋势为:脊椎>背膘>膀胱>肺>脾>胆囊>肾>大肠>心>骨骼肌>肝>小肠>眼肌>胃。这为进一步研究里岔黑猪GDF1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脊椎数发生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对崂山奶山羊泌乳初期、高峰期和末期乳腺组织RNA-Seq数据进行可变剪接分析,共鉴定到151 503个可变剪接事件,对应17 627个可变剪接基因,6 323个差异剪接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器、蛋白质结合、mRNA加工和RNA剪接等相关GO条目,主要参与催产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等,与乳腺组织生理活性密切相关的KEGG通路,筛选出PTEN作为参与乳腺发育及泌乳相关生理过程中调控网络的核心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剪接在奶山羊不同泌乳期的乳腺组织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特有可变剪接基因与乳腺组织生理活性特点密切相关,在调控奶山羊乳腺组织发育及泌乳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探究可变剪接机制调控奶山羊乳腺发育与泌乳性状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