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甜玉米是玉米类型的一种,称为甜质型,籽粒香甜脆嫩,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左右.主要加工成甜玉米罐头或以鲜果穗上市,炒菜生食均可,也可作为水果来吃,其甜度可与西瓜媲美。因其食味甜美,消化率高。而深受人们喜爱。伴随种植甜玉米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推广面积也越来越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就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不同体重的黄鳝摄食蚯蚓、蝌蚪、蛴螬的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能量转化效率和最大摄食量等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限食试验中,黄鳝摄食蚯蚓、蝌蚪、蛴螬的饵料系数分别为3.28-3.89、7.09~9.07、3.39—3.42;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3%~1.09%、1.09%~1.20%、0.65%~0.70%;能量转化效率分别为24.9%~29.5%、33.2%~34.1%、28.8%~29.1%。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饵料性质,与体重(10~40g)关系不密切。在黄鳝摄食蛴螬的不限食试验中,最大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少,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饵料效率、饵料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3.
试验旨在研究3种益生菌复合发酵半滑舌鳎配合饵料的最适比例及时间。试验以半滑舌鳎配合饵料为底物,菌种总接种量为3%,35℃下进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处理,对照组未接种任何菌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80.27±0.19) g的半滑舌鳎3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对照组半滑舌鳎饲喂配合饵料,试验组在配合饵料中添加10%发酵饵料(按照优化试验所得最适条件发酵饵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发酵后各组发酵饵料的活菌数均提高十万倍左右,3种菌种混合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以1∶3∶2的比例发酵第5 d时发酵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半滑舌鳎体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全价饵料在35℃下,以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1∶3∶2比例发酵5 d的效果较好,且发酵饵料可促进半滑舌鳎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4.
通过设置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25.61%,34.55%,45.31%,55.82%,66.09%),探讨对刺参幼参[体重(1.67±0.06)g]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60 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幼参。结果表明:(1)随着摄食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于SGR和FCE的二次回归模型估算幼参碳水化合物的最适需求量为50.15%~53.95%;(2)蛋白质效率和摄食能在45.31%~66.09%碳水化合物水平组均显著高于25.61%~34.55%组,说明碳水化合物为幼参获得蛋白质节约效应提供了能量;(3)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幼参摄食率、排粪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会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4)全参、体壁及消化道中粗脂肪含量均随摄食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而有所增加,表明摄食过量碳水化合物会造成幼参体组织脂肪的沉积;(5)在66.09%碳水化合物水平下,幼参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降低,粪能、排泄能及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有所升高,说明过高的碳水化合物水平会造成机体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综上,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可以促进幼参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而摄食过量碳水化合物会造成其体组织脂肪的沉积,并影响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35.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6.
为揭示饲料中添加豆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肝脏代谢产生的影响,利用大豆蛋白肽替代24%的鱼粉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形成两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粗蛋白为(43.98±0.14)%、能量为(19.89±0.08) kJ/g。将240尾幼鱼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40尾/桶),分别投喂两种饲料50 d后,提取肝脏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并用PDQuest分析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在pH 4?7、分子量14.4?97.4 kDa范围内,共检测到448?470个肝脏蛋白点,有14个蛋白的表达呈两倍以上的差异,其中3个为结构蛋白(中间纤维蛋白、II型细胞骨架8-样异构体X2、肌动蛋白),其他11种肝脏蛋白参与不同代谢活动。以摄食全鱼粉饲料的肝脏蛋白为对照,幼鱼摄食豆肽饲料后明显上调了9种代谢蛋白和3种结构蛋白,下调了两种代谢蛋白。本研究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幼鱼摄食豆肽饲料后其肝脏代谢发生变化,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增强糖酵解、降低糖原合成从而使代谢向产能方向进行,降低胰蛋白酶的合成和提高应激蛋白的生成。本研究利用比较蛋白组学技术从肝脏蛋白表达的角度来揭示摄食豆肽对星斑川鲽幼鱼肝脏组织代谢的影响,为新型植物蛋白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 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 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石莼(Ulva lactuca L.)及混合藻粉在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藻粉组(P<0.01),海带渣组刺参的WGR和SGR最低,肠体比(IBR)和脏体比(VBR)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藻粉对刺参存活率(SR)影响不显著(P>0.05);2) 不同藻粉对刺参体壁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不显著(P>0.05);3)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海带、海带渣和石莼组,海带渣组最低(P<0.01);藻粉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刺参粪便的酸不溶性灰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4) 鼠尾藻组和混合藻粉组刺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海带渣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刺参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添加任一海藻均未达到替代鼠尾藻的饲喂效果,但多种海藻混合添加,其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与单独添加鼠尾藻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38.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相似文献   
39.
将特殊制粒工艺、普通制粒工艺等制作的刺参配合饲料以及2种商品饲料投人到养殖池,测定其在2天内几个时间点的氨氮产生量,经过对比发现,经过特殊制粒工艺制作的配合饲料,酬、时后的氨氮产生量明显低于普通制粒工艺和2种商品饲料,说明使用这种特殊制粒工艺能够增加饲料在养殖池中的稳定性,减少氨氮的产生,保护水质。  相似文献   
40.
2004年定襄县由兰州市农牧局引进了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经5a(年)的应用观察认为,该技术是解决目前苹果生产中树形、砧木、栽植密度三不配套难题的关键技术,若再配合其他相关技术即可生产出优质高档苹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